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836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美国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探油气已有30年了,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壤中吸附烃抽提技术以及其测量分析都已得到了发展提高。实验表明,在首次测量后数年重新采样,异常可以重现;另一方面,随着油田的开采,烃异常逐渐变弱,最后趋于消失。尽管与大型油气藏相联系的晕圈(halo)这种基本异常模式继续被发现,亦已认识到其他类型的烃分布模式。烃测量技术有助于评价穹隆构造翼部的含油性,在获得适当的资料后,可以在构造顶部布钻。如例案所述,烃测量后指出在刺穿型穹隆构造的翼部有一油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新疆北部及其邻区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进程。晚前寒武纪西伯利亚和泛塔里木是被中亚蒙古大洋分隔的两个地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于志留纪末,它之所以缺乏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在于它的形成是泛塔里木地块解体之后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地块重新拼合的结果。泥盆纪初因额尔齐斯的裂谷作用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分裂出一个以早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间地块。早中石炭世因巴音沟-博格达-东黄山的裂谷作用将准噶尔-哈密地块从哈萨克斯坦板块分割出来。到石炭纪末,彼此割裂的地块最终拼合在一起。早二叠世开始,该区进入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这个阶段以两次大规模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特点。该区地块间边界的重新调整,地块的再分割、山脉隆升、盆地沉陷和地壳沿南北方向的缩短都与此密切相关。显然,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强烈地改变了该区已有的构造格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犁和吐鲁番地块间沿大型走滑断裂发生巨大的相对位移。作者认为,该区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的力源主要来自北、南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挤压。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通过对500hPa大气环流形势演变以及九点平滑滤波后长波特征和短波活动的分析,认为造成此次寒潮的冷空气主力来自东路回流。雅库茨克一带近东──西向高压坝的建立和稳定,东亚横槽的加强、西伸和南压,850hPa华北冷高压及其前部偏东北风强风轴的南压西进是预报这是寒潮的关键。伴随寒潮而发生的持续的低温天气是在原有冷空气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冷空气入侵补充的结果。南支长波槽在孟湾一带的建立和稳定以及短波扰动不断地分裂东移亦是此次寒潮低温发生的重要原因。文中还讨论了ECMF产品的运用,提出了寒潮低温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6.
冯志学 《中国地质》1994,(11):15-16
本文介绍150系列538kW增压柴油机用BH12H120ZT喷油泵的强化设计措施。包括加大塞直径的回油结构柱塞偶件、氰化凸轮轴、减小卸载容积的出油阀偶件组以及供油调节器,停止供油阀等。  相似文献   
107.
作为蛇绿岩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席状岩墙杂岩(Sheeted dyke complex)近来在北祁连山中段肃南县大岔大坂北坡的早中奥陶世蛇绿岩中被发现。这一发现对于祁连山早古生代蛇绿岩来说尚属首次,而且对于研究蛇绿岩的发展演化及探讨奥陶纪时洋底扩张都有重要意义。席状岩墙杂岩由一系列具单向冷凝边的辉绿岩墙组成,以一墙挨一墙的形式产出,岩墙间无任何填充物。席状岩墙杂岩在矿物组合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甚至金属硫化物矿化作用方面都有类似之处。这些证据表明席状岩墙杂岩是连通其下岩浆房与其上枕状熔岩的通道。席状岩墙的单向冷凝边为岩浆上升方式和扩张洋脊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根据Zr/Y—Zr关系图式,得出该区洋脊的扩张速率大约为2cm/a。  相似文献   
108.
北祁连山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散热发动机的发展,并对其缸内换热、缸内燃烧过程的变化以及提高热效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区域化探资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上的应用成果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1991年,利用冀东地区已有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进行了在农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区内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缺乏区,开展了增施微量元素Zn、Mn、Mo、B和Co肥料提高水稻、玉米、花生和苹果产量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施微肥后,水稻、玉米、花生产量提高,平均增产10%以上,亩增收入平均40元以上,苹果增产30%以上,亩增收入大于1000元,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这项成果如在整个冀东地区推广,其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0.
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