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Ar-Ar同位素计时、稳定同位素示踪、石英位错观察、差异应力计算和热水沉积岩研究等,探讨了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NW向无根揉皱石英脉含Au 0.5×10~(-6)~4×10~(-6),矿化元素组合为Au+Cu+Pb+Zn,Ar-Ar坪年龄232.58±1.59Ma;NE向石英脉含An大于4×10~(-6),可达37.2×10~(-6),Au为主,Ar-Ar年龄为131.91±0.98Ma。研究表明:①泥盆纪热水沉积岩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源,成矿热液水以岩浆水为主,从矿质富集到成矿至少经历了印支期挤压推覆、韧性剪切→印支晚期—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②印支晚期和燕山早期(即韧性构造变形向脆性变形的转换期)是本区金矿成矿的高峰期;③多期成矿作用叠加、多次脉动式构造活动的“应力泵”作用是该超大型金矿床成矿的主因。  相似文献   
22.
成矿流体研究新进展及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卫平  冯建忠 《陕西地质》2006,24(1):101-110
本文论述80年代以来流体研究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动态展望,主要进展表现在构造作用中的地质流体,地壳变形过程中质量和能量的传递;岩浆房附近的孔隙流体压强;水热体系中侵入体空隙渗透性的演化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中的流体动力学,表面水深循环进入到水热变质带和熔融区的氢、氧同位素制约条件,与区域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有关的水热体系,地壳水力学的时间尺度,造山带中的流体作用,消减带的流体作用,二氧化碳的脱气作用。近十年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将流体的形成和演化与造山作用、构造变形、剪切作用、板块俯冲、壳幔对流等联系起来,俯冲带中的流体、剪切带中的流体、盆地卤水、海底热泉、大陆热泉、成矿流体油气形成及运移、地壳流体与地震火山活动等,对地质流体的成因、特征及其地质作用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3.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过去近十年期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动态展望。同位素研究是矿床地质学及其它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是科学研究史上的革命,它的发展极大的加速了地质科学的研究进程。特别是放射性同位素测年(K-Ar法、Rb-Sr等时线法、Sm-Nd法、单颗粒U-Pb、Re-Os法、Pb-Pb法4、0Ar/39Ar、)、测试对象的微区化、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测试工作的标准化,Lu、Hf、Cu、Zn、B、Li、He分析测试技术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同位素研究的理论方法,拓宽了同位素应用前景和领域。  相似文献   
24.
陕西八卦庙金矿石英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卦庙金矿的石英可分为3期,即早期近EW向顺层脉、中期NE向节理脉和晚期缓倾斜切脉。X光衍射分析表明,石英的日胞参数、晶胞体积及有关衍射强度比值(I101/I100)和石英的Au的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但总体上有关晶胞参数值较一般标准石英的要大;不同标高石英的晶胞参数表现为脉动式的变化。另外,从成矿早期到晚期;c0/a0和I101/I100值随温度降低而有所降低,石英薄片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石英包裹体中H2O的相对光密度D1/D0值除一个样品较小(0.32)外,其斜 均在1.23-4.77,平均2.3143。总体上Au含量较高的石英其H2O和CO2的相对光密度D1/D0和D2/D0值也具相对较高的趋势;并且D1/D0和D2/D0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8。这种同步增长说明H2O和CO2气液丰富有利于Au的矿化定集,标高相差150 m样品的H2O和CO2的相对光密度值未发生显著变化且无意含Au性较好的信息说明八卦庙金矿深部的矿化前景依然不错。  相似文献   
25.
26.
冯建忠  王京彬 《地质论评》1999,45(7):146-153
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银矿矿集区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火山盆地类型及结构、大地构造背景、基底断裂、火山岩岩相和岩类、基底矿源层、火山机构内部构造、流体系统等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叠式火山盆地能否成矿,关键是基底是否具备初始矿源层,岩浆是否起源于上地幔并同熔了老基底中的矿源层。继承性火山盆地能否形成金银矿,关键在于上下两套建造中火山岩的发育程度和火山—沉积建造的连续性,一般底部构造层中发育玄武岩、科马提岩、枕状熔岩等中基性、碱性火山岩,顶部构造层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时,对成矿有利。大地构造位置上为两个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与金银矿成矿有关的火山盆地或其基底都经历过裂陷拉张环境,不管是盖层还是基底,必有其一为裂谷或岛弧环境岩石建造。许多中大型矿床和矿集区都分布在多次开合的裂谷环境中。斑岩体岩石类型、成分、形态、产状控制矿体的定位和展布,潜火山岩、斑岩体与金银矿存在空间上的不可分割性、时间上的同一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单一的火山熔岩很少形成矿床,形成金银矿床的火山岩常为凝灰岩、凝灰质集块岩、凝灰质火山熔岩,岩相上常为从火山岩向沉积岩过渡的地方,岩石组合为火山碎屑岩+凝灰岩+杂砂岩、粉砂岩+熔岩+泥质岩+碳酸岩。“三重结构”构造控矿,即深层次基底断裂,中深部位的盖层断裂,超浅、近地表—地表构造。以火山机构为中心从下向上形成多位容矿裂隙:侵入体(斑岩)顶部裂隙系统,隐爆角砾岩筒裂隙系统,破火山口裂隙系统。潜火山岩发生多期隐爆形成具一定延深的角砾岩筒,往往存在多个热流体系统,补给系统和排放系统完全时对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27.
冯建忠  艾霞 《贵金属地质》1997,6(3):188-192
对毛堂,蒲塘金矿S,C,H,O,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研究表明,硫主要自深部岩浆,成矿物持来自同熔岩浆,部分来自变质,基性火山岩基底,热液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环流萃取花岗斑岩,角砾岩和围岩中的金,在斑岩顶部和隐爆角砾岩中成矿。  相似文献   
28.
甘肃金窝子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窝子金矿构造上地处星星峡古生代岛弧南缘,红柳河断裂以南,包括南、北两矿区。根据金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分产在花岗岩体中的金矿 围岩中的金矿两种类型。按矿化又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矿床在窨上和成因上与金窝子岗岩关系密切。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硫为深源硫,来自深部岩浆。包体以液相包体为主,其次有少量气态包体,CO2多相包体。包体成分类型属于CO2-H2O-NaCl型。热液水以岩浆水为主,  相似文献   
29.
对毛堂、蒲塘金矿S、C、H、O、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研究表明,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成矿物质来自同熔岩浆,部分来自变质,基性火山岩基底,热液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环流萃取花岗斑岩、角砾岩和围岩中的金,在斑岩顶部和隐爆角砾岩中成矿.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