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相似文献   
13.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段的解剖研究,将广元-朝天地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四个推覆构造带,并论述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变形模式;提出了区内滑覆是由推覆形成的,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扩展方式为前展式。探讨了本区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页岩气调查井荥地1井设计井深1600 m,钻探施工过程中发现多个高应力涌水破碎带,最大涌水量达135 m3/h,井口压力达2.5 MPa;并且地层水中溶解有硫化氢,从涌水中挥发出来的硫化氢气体最大含量达100 ppm;水温较高,在1300 m处涌水温度达到50 ℃;这些问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增加了安全风险。针对以上问题,介绍了钻井过程中所采取的注水泥浆堵水技术、高密度钻井液平衡钻进技术、多级套管固井技术,并总结了每种技术的特点,为川西南地区以后的页岩气调查井钻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才多茶卡地区晚三叠世蓝闪石片岩及蓝闪石矿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通过对才多茶卡构造混杂岩地质剖面的实测,在剖面第6层灰绿色变基性火山岩(绿片岩)中新发现以产蓝闪石类矿物为特征的中—高压变质岩系——蓝闪石片岩。对蓝闪石片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室内研究。从蓝闪石片岩中挑选出蓝闪石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蓝闪石单矿物的坪年龄值为209±4Ma,等时线年龄值为216±4Ma,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这与区域上羌塘中部发育的红脊山—双湖蓝闪石片岩的中—高压变质事件相吻合。由于蓝闪石类矿物的产出具有特殊的构造机制和地质意义,因此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地区蓝闪石片岩的新发现及蓝闪石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了青藏高原腹地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同位素年代学信息,同时也为解决羌塘地区"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是否向东延伸"等重大基础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研究资料表明,羌塘中部自西向东从冈玛错、红脊山、绒马,经嘎尔错到才多茶卡地区,沿构造线方向断续分布的长达600km的含蓝闪石片岩的中—高压变质岩系,都是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印支期构造活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中上扬子上奥陶统五峰组含放射虫硅质岩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雷波抓抓岩五峰组上部硅质岩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表明晚奥陶世五峰期富硅质海水随着第二次海侵进入到扬子克拉通,进而证明了扬子西缘康滇古陆与川中古隆起间存在水道与巴颜喀拉海相通。在分析抓抓岩剖面五峰组沉积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区域对比,清理了该时期各地区岩性岩相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五峰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差异上升运动明显.除第四纪色龙盆地、定日盆地表现为相对下降外,其余均表现为上升,反映在环境地质灾害上,山洪、泥石流在雨季经常毁坏盆地内的公路。冰川后退形成的多达4级冰积埠阶地,佩枯错水面从67.9万年(P.B.)到12.6万年(P.B.)下降速率为0.021mm/a,从12.0万年(P.B.)到1.8万年(P.B.)下降速率为0.067mm/a,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附近草地沙化严重,说明藏南面临十分严重的干旱形势,这可能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臭氧层变薄和温室效应等有关。雨季,第四纪盆地易发生洪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则容易产生雪崩。旅游、登山要避开7、8月份。  相似文献   
18.
藏南定日白垩纪火山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西藏定日白垩纪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造背景。该火山岩岩石类型有蚀变英安岩和蚀变安山岩,其岩石化学成分特征表明岩石为二氧化硅过饱、铝过饱和类型,属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强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图呈锯齿状“多隆起”型,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综合判定该期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属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佩古错超单元。研究表明,该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