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在苯并(a)芘(BaP)胁迫下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暴露3d时,不同BaP含量组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暴露7d时,随着B aP含量的升高,0.5mg/dm^3 BaP含量组SOD活性被显著诱导(P<0.05),为对照组的1.87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含量组肝脏SOD的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表明SOD活性易受污染以外的因素,如水体容量、铒料、光照等的影响。污染解除后,0.5mg/dm^3含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大弹涂鱼肝脏仍具有较强的生理调节机能,也可能表明SOD活性的变化相对于环境因子改变的“迟滞性”。以上这些结果表明SOD有可能作为大弹涂鱼受BaP胁迫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2.
针对传统圆筒型FPSO垂荡运动剧烈的特点,提出一种带有垂荡抑制结构的圆筒型FPSO。采用1∶77.8的缩尺比制作模型,进行垂荡纵摇衰减试验,得到带有不同垂荡抑制结构模型的固有周期和无因次阻尼系数,进而选取最优的垂荡抑制结构型式。之后计算并对比传统圆筒型FPSO和新型圆筒型FPSO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和幅频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设计新型圆筒型FPSO的系泊系统,计算分析自存工况下的耦合动力响应,并与传统圆筒型FPS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垂荡抑制结构可以有效增大系统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改善运动性能,提高系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3.
西岭金矿床是胶东金矿集区内近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475吨@4.56 g/t),位于著名的三山岛金矿床的东侧。本文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西岭金矿床的基础地质特征,并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系统研究了西岭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西岭金矿床大量金矿物(银金矿和自然金)主要赋存在Ⅱ阶段石英-黄铁矿和Ⅲ阶段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中。西岭金矿床金矿物主要有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三种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石英、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金矿物粒度大小包括粗粒金、中粒金、细粒金和微粒金,以细粒-微粒为主。金矿物形态有粒状、叶片状、线状、钩状、枝杈状和哑铃状等,以粒状为主。金矿物成分以Au和Ag为主,含微量的Cu、Cr、Fe、Ni、Te、S等元素。金成色为685~831,以银金矿为主,含少量自然金。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西岭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由早白垩世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94.
周航  廖昕  陈仕阔  冯涛  王志民 《地球科学》2022,47(6):2130-2148
针对复杂山区深埋隧道岩爆危险性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问题,通过归纳分析典型高地应力条件下深埋隧道岩爆破坏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从客观反映高地应力环境、岩石力学性能和围岩性质3个层面确定5项岩爆评价指标,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隧道岩爆危险性评价模型.为了充分考虑岩爆危险性评价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引入距离函数,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组合赋权法,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及计算规则,结合岩爆危险性分级标准,构建直线型单指标测度函数,计算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和多指标测度向量,依照置信度准则进行岩爆危险性评价.将构建的岩爆危险性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应用于川藏交通廊道桑珠岭隧道,并与强度应力比法、Russenes判据、岩石脆性系数、岩体完整性系数、岩石弹性能指数等单指标判据评价结果及实际岩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4.4%,比单指标岩爆判据的准确率高16.7%~66.7%.   相似文献   
95.
王宗永  陈睿山  王尧  等 《江苏地质》2022,46(3):305-312
碳达峰、碳中和迫切需要加大清洁能源供给,而清洁能源发展需要更高的矿产资源消耗强度。分析了镍、铅、铜、锌、铝、铁6种清洁能源所需关键矿产资源的供需特点,结果表明:精炼镍、精炼铜供需缺口较大,次为锌板,年均缺口占年均消费量比例分别为34.23%、30.46%、7.56%;预测未来达到需求峰值时,精炼镍、精炼铜、锌板缺口占需求峰值的比例分别为34%、30%、8%;镍矿、铜矿、铁矿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较高,铝矿资源对外依存度次之,铅锌矿资源对外依存度较小。随着清洁能源技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针对供需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矿种,中国需加强国际矿业合作,保障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96.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朱红霞  陈文  冯涛  王林 《高原气象》2019,38(4):685-692
选取40°N—60°N,80°E—120°E的区域作为西伯利亚高压的主要活动区域,利用NCEP/NCAR月均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对该区域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从1979—2017年共38个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结果表明,第1模态为全区一致的变化,第2模态为南北气压的反相变化关系,第3模态为东西部气压的反相变化关系,并且3个模态的时间序列都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进一步对相关的大气环流和东亚气温异常的分析表明,第1模态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在地面表现为海陆气压差的改变,500 h Pa高度上东亚大槽强度的变化,200 h Pa纬向风场上温带急流、副热带急流强度的变化,SH负位相时,东亚偏暖,SH正位相时,东亚偏冷;第2模态与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和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高度场上表现为一个准正压的南北环状模态,SH北强南弱时,环流场类似AO正位相,温带急流减弱,东亚东北部偏暖,SH北弱南强时,东亚东北部偏冷;而与第3模态相联系的大气环流主要出现在欧亚大陆局部区域,与北大西洋涛动(NAO)也存在一定的关联,SH东强西弱时,东亚北部偏暖,西南部偏冷,SH东弱西强时,东亚北部偏冷,西南部偏暖。  相似文献   
98.
申岚  谭慧静  宋柏睿  冯涛 《探矿工程》2021,48(S1):243-248
地热开采过程中,考虑到水源补给,地热井一般布置在破碎带或构造带上,在钻井过程中利用水泥进行堵漏,但在钻井完毕后为提高产能必须进行解堵。而常规水泥在对地层封堵后需要恢复储层渗透性时,只能通过采取酸化解堵措施,且解堵恢复能力差。如果利用地热开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制得可降解暂堵水泥体系,简化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有利于降低钻井成本和风险。本文利用G级油井水泥、砂石、增强剂和水溶性纤维制备温敏型暂堵高透水水泥基材料。通过测试材料的抗压强度、孔隙度、密度、凝结时间,以评价其降解效果及基本性能。结果显示,水溶性纤维的加入使水泥抗压强度明显降低,而增强剂可以稍微改善这一缺陷,90 ℃水浴养护后孔隙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隙度不断提升,为水泥基暂堵透水材料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增强剂和纤维都会减少水泥的凝结时间,纤维降低凝结时间的效果更为明显。该材料的研制将简化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有利于降低钻井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99.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城区地面风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8~24日北京奥运会期间,正逢中国24节气中的"立秋"。为探讨风向风速的气候变化规律,把北京城市划分成9个区域,利用9个区域中自动气象站连续监测的逐时最大风向风速数据样本,将360°风向划分为8个方位的风向,统计出该时段北京城市9个区域8个方位风向风速的气候特征:北风频率增大,南风频率减小;最大风速的风向频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平均最大风速的日变化,夜间维持低谷值,15~17时出现峰值。由此可见,研究"立秋"北京的风场气候特点,对于体育比赛运动、改善生活环境和城市建设等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1954—2007年云南农业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中艳  朱勇 《气象》2009,35(2):111-118
为弄清主要农业气候要素和农业气候年型变化规律和特征.基于多站点气候资料,对表征云南农业气候特点的17个初选气候因子,进行经验正交(EOF)分解提取主成分因子,再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农业气候年型.结果得到7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因子和6种农业气候年型,可客观表述云南主要农业气候变化特征.1954年以来云南农业主要生长季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比气温年际波动大,日照变化又比降水量明显;春旱强度有减弱的趋势,阴雨寡照逐渐加重;199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暖明显加剧,同时日照时数波动振幅大、夏季雨量有递减趋势;1995年以来云南主要受两种农业气候年型影响,1999-2007年的主要气候年型在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均未曾出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利弊影响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