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644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根据溧水区区域概况、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现状,分析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供用水结构和用水总量等指标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目标的相符性,并结合用水结构研究了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表明:溧水区水资源丰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建议加强区域供用水调控和城市再生水回用,增加水资源开发潜力;溧水区农业用水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建议加强农业用水效率控制。并提出"河长制"工作不仅需注重水环境、水生态领域,处理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方面亦需重视。  相似文献   
52.
53.
为研究海上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工艺优化方案,以东海西湖凹陷某井测试作业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西湖高产高含蜡储集层测试问题原因分析和国内外技术调研,同时进行了测试管柱和地面测试流程的流动性保障技术研究及原油燃烧保障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地面流程结蜡、大油嘴放喷返排出大颗粒碎屑及大产量原油燃烧导致燃烧头损坏是影响测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测试管柱、地面测试流程及燃烧保障等进行工艺优化,以解决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4.
松嫩平原东部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
提取GLC2009土地覆盖数据,将其运用到WRF数值模式并与模式自带的MODIS、USGS土地覆盖进行对比,以海南岛做为研究区域,选择一次海风锋天气过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GLC2009对海南岛农耕地、森林的划分最接近实际情况,在海南岛平原以及丘陵地带,MODIS和USGS划分的农耕地比例过高,而在山区森林比例偏低;②GLC2009、MODIS、USGS对海南岛北部的降水模拟出现了空报,但是GLC2009对东海岸的强降水模拟的较好,并避免了MODIS和USGS在海南西南部的降水空报的情况;③GLC2009模拟的10米风场清晰刻画了东海岸海风锋辐合,其相对合理的森林覆盖提高了地表粗糙度并增强了风场辐合、低反照率对地面气温的增加和海陆热力差异的增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GLC2009对这次海风锋过程中模拟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要高于MODIS和USGS,这种陆气间的热通量交换利于强对流天气的触发,发展。  相似文献   
56.
冯庆华 《矿产与地质》2022,(5):1089-1096
断层识别是油气勘探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针对目前断层识别效果不好的问题,基于VGGNet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断层的自动识别。对原始的VGGNet网络进行了改进,使其适用于本次的断层识别研究。通过添加缩放系数对学习率进行了优化,使得网络识别准确率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断层自动识别神经网络算法中训练数据过少、而网络识别效果对标签数据要求较高的问题,文章尝试使用了Color Jitter和增加高斯噪声两种新的数据增强方法。使用不同的训练数据在改进的VGGNet网络结构上进行训练,通过对比其准确率和最终的断层识别效果,可以发现使用的两种新的数据增强方法训练的网络模型准确率更高、断层识别效果更好。从而证明了本次所引入的数据增强方法的有效性,为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断层识别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57.
临潼-长安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潼-长安断裂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以期掌握其最新活动年代和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该断裂总体走向NE,以张性垂直运动为主,断面明显错断了黄土中的第1层古土壤S1,说明其晚更新世以来仍在活动,并且北段和中段的活动性比南段强,但是错距大多<2m,滑动速率较小,考虑到临潼-长安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其整体活动性应该比我们计算得到的局部断层滑动速率大得多。断层错距自上而下成递增趋势,并且根据不同地层年代计算出的滑动速率基本一致,因此该断裂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极可能以垂向蠕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58.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59.
冯虎林  石冲 《地下水》2022,(3):136-137
湿法工艺炼锌过程中,锌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是生产工艺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为了更快更准地测定锌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分析了电位滴定法中溶液温度、搅拌速率、乙醇加入量、硫酸锌浓度以及其他干扰离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25℃~35℃,加入20 ml乙醇,加水稀释至40 ml左右,用0.01 mo/L硝酸银滴定,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结果能快速反馈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0.
采用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及邻区近50 a的地震数据,在定量分析区域最小完备震级Mc和推导b值计算的极大似然法基础上,重点研究G-R关系,尤其是b值时空分布演化特征,并依据b值指示意义进行5级以上地震关联性和断裂带影响区域的构造应力分布状况分析.结果显示,依据b值的时间分布特征,研究区中强地震发生时段与中短期b值下降时段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