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644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移动式水下观测网络是依靠水声通讯无线链接多个观测型水下机器人的自组织网络,因而使组网机器人趋于和保持稳定的队形对移动探测任务的完成非常关键。研究了变拓扑的移动式观测网络的队形控制问题,在线性时变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镇定变拓扑网络队形的分布式控制器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2.
本文以西湖凹陷南部地区为例,首次将分支河流体系(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研究思路应用到东海盆地沉积体系的研究中来.通过总结大型分支河流体系形成条件,与国外案例类比认为西湖凹陷南部近物源,构造稳定,存在大型盆山体系,具备发育大型分支河流体系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花港组岩心、古生物特征对分支河...  相似文献   
883.
拉萨城市圈是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作用突出的区域,近年来已经出现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区域生态质量状况的监测迫在眉睫,但目前又缺少对该区域精细尺度的生态质量状况研究。鉴于此,论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的并行计算优势,基于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方法监测了拉萨城市圈1994—2017年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深入分析了生态质量变化的气候驱动因子和土地利用转移因子,探索了气候综合驱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在1994—2017年期间,拉萨城市圈的生态质量良好,在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趋势,生态质量整体有改善趋势,改善比重为45.98%;(2)热度是RSEI的内部主控因素,对RSEI产生负向影响,体现了气候变暖对研究区生态质量的抑制作用;(3)蒸汽压亏缺、气候水分亏缺是生态质量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草地向其他用地的转移是主要的土地利用驱动因子;(4)气候综合驱动在研究期间整体有减弱趋势,分布格局自西南向东北逐渐...  相似文献   
884.
浅谈水文钻井成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浅析水文钻井成井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指导成井工艺满足水文地质勘察的要求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85.
张羽  姚聃  杨金红  曾琳  冯嘉宝 《气象科技》2023,51(3):419-430
利用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雷达资料,对2022年3月26日一次降雹超级单体风暴成熟阶段的雷达观测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呈现出钩状回波、回波悬垂、中气旋、三体散射等经典结构特征。径向速度上观测到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中气旋和反气旋共存的双涡旋结构,有助于超级单体的维持发展。偏振特征分析发现,超级单体低层出现了反射率因子(ZDR)弧,低层强回波区对应偏小的差分反射率(ZDR)、低的相关系数(CC)和大的差分相移率(KDP),符合融化的冰雹特征。中层观测到ZDR环、CC环和三体散射(TBSS)的偏振特征。高层强回波区对应低的ZDR、较高的CC和低的KDP,对应空中干的大冰雹。垂直方向上观测到ZDR柱和KDP柱,ZDR柱最大发展高度达到8 km。X波段相控阵雷达更快的扫描速度还精细监测到超级单体钩状回波和中气旋的形成演变过程,低层也观测到与S波段双偏振雷达类似的ZDR弧特征和融化中的冰雹特征,但是使用中要留意衰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6.
夏瑜  冯吉福  马荣锴  袁江涛 《地质论评》2024,70(S1):327-328
<正>赞比亚是世界重要的铜矿资源富集区域,国内外已对其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任军平等,2021;盖寿山等,2015)。随着矿山开采和生产的不断深入,矿石和尾渣物质成分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87.
通过对贵州岩溶区19条风化剖面Cd分布特征的研究,初步揭示了贫Cd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中Cd的富集机制及Cd含量的约束因素。(1)贫Cd基岩发育的土壤同样可以导致Cd的明显富集,甚至超常富集,且含量峰值通常位于土壤层底部(T1)。(2)Cd在基岩中通常优先赋存在酸不溶相,另一方面,由于基岩酸不溶物含量一般极低,酸溶相的Cd占全岩Cd的比例仍处于绝对优势。在富Cd的基岩酸不溶物基础上,叠加了来自酸溶相中Cd的贡献,是岩溶区土壤Cd普遍富集的原因。(3)土壤中Cd的含量与其在基岩或基岩酸不溶物中的含量均不相关。T1中Cd的含量受制于Cd在基岩酸不溶物中的含量、基岩酸溶相Cd占全岩中Cd的质量百分数、T1中Cd的亏损率的共同约束。有利于Cd在T1中超常富集的最佳条件是:Cd在基岩酸不溶物中含量高、基岩酸溶相Cd占全岩中Cd的比例大、T1中Cd的亏损率小。另外,对于由基岩酸不溶物残余累积形成的土壤层,T1为其发育起点,Cd在T1中含量高,通常在土壤层中也高,反映出一般风化剖面的发育特征。研究结果可以深化对岩溶环境Cd地球化学行为的认识,为区域上基于地质成因开展Cd污染风险评价及建立其清洁水平提供...  相似文献   
888.
2004年西南地区多物理集体合预报系统试验及初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PSU/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选择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构造西南地区多物理集合预报系统,于2004年8月16~9月30日进行了准业务试验。对四川区域短期降水集合预报结果的检验表明,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获得的站点预报值较利用临近格点的降水平均值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对比分析表明,对于小雨到暴雨量级的降水,集合预报优于大部分集合预报成员,对大于100mm以上的极端降水预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显示,以Anthes-Kuo和Kain-Fritsch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构造的集合预报成员对四川区域暴雨以上量级的预报效果不明显,因而对集合预报系统中参数化方案的选取,集合预报成员的构成,还有待进一步试验分析与优化。  相似文献   
889.
以长春万达广场地下室抗浮锚索工程为例,研究了扩体拉力型锚杆支护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力学作用机理、扩体型锚固体的设计计算、所采用的锚杆扩体部分的扩孔器的内部结构等。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得出在土层中采用扩体型锚杆不仅能充分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提高其承载力,改变其锚固体的应力状态,而且能减少锚杆锚固体长度、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自然资源等结论。最后对扩体型锚索影响承载力的因素、地层适用条件以及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90.
冯忡 《天文爱好者》2013,(12):18-23
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刘继峰研究员和他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处于2200万光年之外的一个特殊的黑洞双星。此项工作是对X射线极亮源的第一个成功的动力学质量测量,极在地改变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吸积盘X射线国徽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