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为揭示塔中地区东部的晚奥陶世镶边型碳酸盐台地边缘与台地内部的沉积差异,利用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对良里塔格组开展了定性的和定量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台缘-台内沉积区发育9种微相类型(MF1~MF9),不同颗粒岩类微相所代表的几种颗粒滩具有典型差别的粒度累积频率曲线样式。台地边缘主要发育各种高能颗粒滩的微相组合(MF1~MF4),与台缘生物礁构成礁滩复合体;台地内部主要发育代表中-低能的潮坪-潟湖沉积的微相组合(MF5~MF9)。结合定量的粒度分析分析认为生屑砂屑颗粒灰岩微相(MF1)、生屑砾屑灰岩微相(MF2)和鲕粒颗粒灰岩微相(MF3)是冲流带(前滨)环境的产物,分别代表着台地边缘生屑滩、鲕粒滩和礁前砾屑滩沉积;球粒颗粒灰岩微相(MF5)为位于受障壁的台地内部、中等能量波浪控制的球粒滩;棘屑泥粒灰岩-漂浮岩微相(MF4)发育于台缘礁后的中-高能生屑滩。  相似文献   
122.
杨会  蓝高勇  唐伟  吴夏  应启和  王华 《中国岩溶》2018,37(1):154-158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技术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地质学、考古学、海洋学和古气候等学科。常规14C测年,是采用β衰变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仪记录一定时间间隔内一定量样品中14C原子衰变数目的方法,由于仪器操作简单、方便,在不受样品量限制的情况下,测试的精度能够满足测年的要求。14C测年液闪法样品制样前处理系统主要在真空玻璃系统中完成,但真空玻璃系统容易出现破碎、断裂,每个实验室需要配备专门的玻璃焊接师傅维护和维修真空玻璃系统,制约着14C测年技术的发展。文章探讨了常规14C制样系统的升级改造,建立了一套金属系统、不用玻璃焊接,无油污染、安装方便、拆卸灵活的常规14C测年样品制备系统,该套系统解决了常规14C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使得常规14C测年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3.
1.引言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广义来看,地名包括各种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如河流、海洋、陆地、山峰、城镇、公园、广场等。随着社会交流方式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地名数量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承载的区域地理文化也在发生变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名的文字记载和地名研究随着文字的产生逐渐开始了,古代有很多书籍都记载有大量地名和地名的渊源解释,成为我国地名研究的良好开端,如《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现代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以聚落地名、应用地名学、地名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研究及地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为主要研究内容。曾世英、尹钧科、付长良、梁晨、褚亚平、讣东虎、王彬等学者都对地名学进行了相关研究,推动了我国地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4.
有关太平洋海洋环流,特别是对亚热带(又称副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环流的调查研究,近数十年来在国内、外海洋学界已蓬勃展开。其中,日本气象厅于1967年至今在137°E断面上每年进行1-2次定期海洋观测,并于1972-1979年、1987-1995年在155°E断面上每年夏季进行一次观测。根据上述经向断面观测资料,许多学者对137°E断面的海流结构,温、盐分布,水团及其变异,以及与ENSO现象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邹娥梅等,1993;顾玉荷,1996;Guan,1986;Masuzawa,1967);关于155°E断面的研究,则着重于太平洋赤道区域海流结构和它的变异及其与ENSO现象的关系等(顾玉荷,1990;Guan,1986)。本文拟根据155°E断面1972-1979年夏季(6-7月)日本气象厅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其中1974年无资料),分析研究该断面(北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海域)的温、盐度分布特征和热、盐含量及其年际变异,并探讨其与ENSO现象之间的关系。 155°E断面北起30°N,南至11°S,自北向南横穿北亚热带、热带、赤道带和南半球热带。测站的密度以1975-1977年最密(设55个测站),1972年和1973年次之(分别设测站33个和40个),1978年和1979年测站稀疏,仅为15个和12个。采样深度间隔于30m以浅为10m,50-150m层间为25m,150-300m层间为50m,300-1000m层间为100m。图1为断面的位置和站位分布(5028站至5058站每相邻两站中间省略一站位)。 为了便于分析断面上各纬度带的水文特征及年际变异,将该断面自北向南划分为4个纬度带,即北亚热带(18°-30°N)、北半球热带(2°-18°N,以下简称北热带)、赤道带(2°N-2°S)和南半球热带(2°S以南,以下简称南热带)。其中北热带又划分为北赤道流区(8°-18°N)和北赤道逆流区(2°-8°N)。  相似文献   
125.
利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法并结合MCMC数值模型,研究岩溶区乔灌地开垦种植砂糖桔4年后土壤氮转化特征。结果显示:乔灌地开垦种植砂糖桔后,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由2.93 mg N·kg-1·d-1显著下降至0.60 mg N·kg-1·d-1,土壤无机氮的供应能力降低,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与铁、铝、钾和黏粒比例呈显著负相关性;土壤铵态氮微生物同化速率由1.76 mg N·kg-1·d-1显著降低为0.10 mg N·kg-1·d-1,在砂糖桔地铵态氮微生物同化速率与有机氮矿化速率的比值仅为0.17。乔灌地土壤自养硝化速率高达11.06 mg N·kg-1·d-1,而硝态氮微生物同化作用微弱,硝态氮异化还原速率仅为0.64 mg N·kg-1·d-1,导致硝态氮净产生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