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濮凹陷沙一段、东营组油气藏分布受古近纪构造格局控制,而新近系油气藏主要与新生的近东西向断层有关;浅层油气主要有2期注入,分别对应东营组、明化镇组沉积末的构造运动期,多数油气藏形成于东营组沉积末期,局部油气藏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仍有烃类充注,部分油气藏在此时发生了调整、破坏。  相似文献   
12.
查干凹陷祥6井区砂砾岩储层发育蜂窝状次生溶蚀孔隙。通过对岩石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孔隙主要由钙长石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少量长英质岩屑及石英颗粒边缘也有溶蚀迹象。荧光薄片及包裹体测温证实存在两期胶结作用,结合研究区热演化史研究结果,成岩演化规律与该湖盆主要发育的两期生烃历史、两期构造抬升剥蚀相对应。主要的成岩演化序列:压实作用为主(初次深埋)→长石颗粒大量溶蚀,少量石英次生加大,局部成藏(初次生烃)→第一期胶结(第一期构造抬升剥蚀)→第一期胶结物溶蚀,蜂窝状次生溶孔发育,局部成藏(再次深埋,二次生烃)→第二期胶结物胶结,少量石英质颗粒溶蚀(第二期构造抬升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