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293篇
地质学   870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01.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202.
利用日本气象厅葵花-8卫星亮温资料、欧洲中心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根据时间尺度分解的局地能量诊断方法,本文从能量学多个角度研究了2016年6月5日00时(协调世界时,下同)至6日15时(持续40小时)一次东移并引发强降水的高原对流云团,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本次事件中,高原东移对流云团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系统有所不同。移出高原前,其主要受高原涡和高原短波槽的共同影响,随着云团移出高原,高原涡消亡,而高原短波槽则随时间发展加强,成为东移云团的最主要影响系统。高原东移对流云团具有显著的深对流特征,自西向东引发了一系列的降水,移出高原后,其对流重心显著降低,降水达到最强。不同阶段高原东移对流云团的能量转换特征显著不同。云团位于高原上时(第一阶段),背景场通过动能的降尺度能量级串为造成强降水的扰动流直接提供能量,这是此阶段扰动流动能维持的主要方式;云团移出高原过程中(第二阶段),降水凝结潜热明显增强,由此制造的扰动有效位能也显著增强。在垂直运动配合下,扰动有效位能斜压释放所制造的动能是本阶段造成强降水扰动流动能维持的最主要能量来源;云团移出高原后(第三阶段),背景场对造成强降水扰动流的影响再次增强,但是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直接影响方式,该阶段背景场的作用是以一种间接的影响方式出现。其首先通过有效位能的降尺度级串将背景场的有效位能转换为扰动流的有效位能,然后通过扰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释放为扰动流的动能维持不断地提供能量。此外,本阶段内还出现了扰动流向背景场动能的升尺度级串供给(即扰动流的反馈),但其强度不足以对背景场的演变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3.
两次早春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等,对2010年和2011年山东早春出现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暴雪的对流性和成因.结果表明,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气旋(倒槽)等是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和地面天气系统在时间和空间配置上的差异是造成暴雪对流性不同的关键因素.红外云图能很好地反映暴雪天气过程对流性的强弱;多普勒天气雷达可清楚地识别出两次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南北对称的垂直速度对是早春暴雪的重要特征;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和暴雪前期爆发性增暖是造成“雷打雪”的重要因素;物理量诊断的对流不稳定存在与否是区别“雷打雪”和常规暴雪的重要标志;垂直风切变在“雷打雪”暴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4.
自1990年第一次土地详查至今已经历十多年。虽然从1996年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土地变更调查。但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每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不能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影响了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决策。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家底。取得图件、数据、实地三相一致的成果已势在必行。2002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宁波市作为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示范市。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18号),宁波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及数据建库试点工作。经过几年多的努力。全市11个县(市)、区都已完成土地更新调查及数据建库工作,先后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全市建立起了覆盖6区和5个县(市)9680平方公里的统一土地利用更新现状数据库。并积极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整理、土地围垦造地、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种应用.项目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就项目技术方法的制订、组织实施、项目管理、数据更新、成果的应用等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5.
煤矿地区国土总体规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凡杰 《地理研究》1988,7(1):46-52
本文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协调的六个关系的探讨,对煤矿地区国上总体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6.
根据Marshall空间飞行中心(MSFC)太阳天文台的矢量磁场测量和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细节照相资料,作者们详细研究了1986年2月初太阳大活动区(AR4711)的形态和演化。主要结论如下: i)几乎在活动区中每处地方,相距五小时观测到横向磁场排列方向和黑子半影纤维形态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似性。 ii)利用文[4]的方法,推断了本活动区强的垂直电流源和强的水平电流渠道。 iii)与1972年8月初著名的太阳活动区(McMath 11976)相类似,沿老活动区的中性线的新浮磁通管的两足点(偶极黑子)的分离运动导致了一个密集四极磁结构的形成。 iv)新浮磁通管似乎是本活动区最强的电流系统。 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研究本区电流/磁场环系的演化及其与耀斑活动的关系提供一个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7.
本文运用区位、层位和生态经济理论,阐述平山县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布局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8.
AR5395超级活动区,出现在罕见的高纬度,光球黑子是磁场结构复杂的δ结构大群体(1989年3月13日,半球面积极大达3589),S极本影呈U形从三面包围中间的N极本影。密聚的黑子结构,除了出现整体的向东漂移运动,各本影还有以0~1.1°/天的不同速度作平移运动,同时,群体内三个小区域又产生旋转运动。其演化过程是  相似文献   
209.
本文研究1989年3月13—14日大磁暴期间中低纬度区地磁场扰动的特点。用中国地磁台链9个台站地磁场三分量的时均值得出等效电流体系,并分离出Sq,对称环电  相似文献   
210.
本文从光球、色球及源于日冕的射电噪暴观测资料出发,分析了1986年2月4日4日级低年大耀斑的爆发前兆特征,可供耀斑物理预报及低年大耀斑物理机制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