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O2全球循环及其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冰盖气泡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圈天然CO2浓度约为280×10-6,天然CO2浓度变化反映了冰期-间冰期循环这一长期气候变化固有特征。工业革命后,大量人为CO2进人大气圈,人为CO2收支明显不平衡,一个大于2.6GTC/a的未知陆地生态汇很可能存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土壤、岩溶作用、河流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干旱-半干旱环境等系统以及海洋内部CO2循环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可为人为CO2未知汇即“MissingSink”的探求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2.
第四纪气候变化机制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20世纪50年代海洋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被揭示以来,经典的陆地4次冰期理论被新的认识所取代,人们发现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旋回远远不止4次,并且从深海沉积和陆地黄土获取的古气候变化记录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以对比,为揭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机制构建了明确的框架。近年来有关末次冰期不稳定气候事件的揭示也为深入认识古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然而冰期—间冰期旋回机制、南北半球在冰期—间冰期循环过程中的耦合机制以及气候不稳定事件发生机制仍然是困扰古气候研究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黄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土,是中国北方人民长期以来对当地黄色土状堆积物习用的名称。它包括了黄土(Loess)和类黄土沉积(Loess-Like Deposit)。前者大多为原生黄土,后者常为多少经过变化的、常与其他沉积物成互层的、局部再沉积的原生黄土。  相似文献   
64.
吴文祥  刘东生 《地学前缘》2001,8(2):414-414
半个世纪前 ,哈佛大学旧石器考古学家莫维士 (H .Movius)将旧石器初期的旧大陆分割为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圈 ,即西方的“手斧文化圈”和东方的“砍砸器文化圈”。前者包括非洲、欧洲、中东和印度半岛 ,代表一个文化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地区 ;后者包括东亚、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 ,是一个文化保守落后、死水一潭的“边缘地区”(Movius 1948)。莫维士理论的基础主要是类型学和古生态学 (黄慰文等 ,1999) ,即一些学者认为东亚不存在手斧或者东亚的手斧不能与西方的手斧相提并论 ;或者认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更新世期间气候、植被…  相似文献   
65.
匼河旧石器遗址6054和6056地点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现于 195 7年的河遗址群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河遗址群中两个代表性的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再研究 ,认为 60 5 4地点文化层位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 S2 以下 ,而 60 5 6地点位于马兰黄土之下 ,二者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别 ,60 5 4地点可能比 60 5 6地点时代要早。  相似文献   
66.
如果从1957年本刊创刊时算起到今天2001年已有44个年头了,对许多读者来说是 够长的了。如果说作为一个主编从40岁到84岁就和《第四纪研究》朝夕相处了44年,恐怕 会吓人一跳。这是既有些荣誉感又使人感到无可奈何的事实。 在我离开主编岗位而从另外的角度来支持《第四纪研究》时,我有很多话想说。首先 我推荐韩家懋同志任主编,希望他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把我肩上的重担接过去。我想到他 将会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只希望他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问为谁我们才来干这件事。我想 到了责任编辑宋云华同志,因为对第四纪工作的支持,她…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种多样的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陆地和海洋,黄土、沙漠、红土、湖泊、岩溶、冰川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演变信息,全球在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各种变化,出现的各种事件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记录。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乃至全球的环境演变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68.
侯德封先生是杰出的地质学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生涯中,时时急国家之所急,组织领导了多次地质矿产调查,倡导和开辟了沉积矿床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多种学科,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和核子地质学。他领导组建了多个地质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青年的地质人才、他善于自我完善,善于与自己挑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地质导师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69.
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简介刘东生,丁仲礼,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PaleoclimatesoftheNorthernandSouthernHemispheres)简称为PANASH计划,由PAGES...  相似文献   
70.
刘东生 《地质论评》1958,18(5):368-374
黄土在我国北方,黄河中游各省占面积很大,是我国中生代以后,大陆沉积中分布最广和沉积最厚的地层之一。从考古的材料证明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文化活动在黄土地区就很多。经过几千年来不?的耕作,肥沃的黄土仍然继续供给人们以大量的粮食。可以说它所产生的财富胜过历史上任何矿产的价值。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