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会议概况第一届国际古全球变化(PAGES)学术大会(TheFirstPAGESOpenScienceMeeting)于1998年4月19日至23日在伦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古全球变化及其对未来的意义”。自PAGES成立以来,其主要学术会议都是通过PAGES的各个研究项目及其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来进行的。本次会议是PAGES首次组织的对科学界开放的学术大会,其目的是总结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该领域在未来面临的主要科学挑战,提高古全球变化研究对未来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减少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环境规划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近4…  相似文献   
82.
研究我国北部季风气候区石笋的微生长层及其气候意义,在北京石花洞石笋中发现微生长层。通过年代测定、气候事件控制分析,初步提出了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及层厚变化主要响应降水变化的气候意义。试图利用微层的层厚-降水响应关系,重建北京地区最近1130年来干湿变化的年分辨率趋势,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136年、50年、16~18年、11年、5.8年的降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83.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是当前地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其核心项目“古全球变化”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的全球变化问题。而PANASH计划是当前PAGES活动的焦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三个PEP大断面,建立气候变化的序列和相位关系。文章对PANASH及其三个PEP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和科学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它们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4.
会宁李家塬晚更新世黄土高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的Dansgaard-OeschSer(D-O)旋回在中国黄土中亦有记录,意味着在格陵兰冰芯中发现的气候不稳定性同时存在于中、低纬度地区.黄土的颗粒变化进一步表明:中、低纬地区的不稳定性是叠加在全球冰量总体变化之上的,这点与格陵兰冰芯记录不同。  相似文献   
85.
用时域分析组合模型建立了100万年来60°N6月份太阳辐射量时间序列、宝鸡黄土粒度时间序列、渭南夏季风指数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时域分析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信息,得到的几个显著周期T=133,100,89,41,23,19ka,与地球轨道三要素的变化周期接近.用组合模型拟合实测数据,精度是高的;用其预测未来气候替代性指标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发现未来气候有向干冷方向发展的趋势.时域分析组合模型为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对西峰和西安红粘土剖面作了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成堆积和东亚古季风的发育至少自6.SMaBP前开始,青藏高原在此时也许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初步重建了磁化率变化反映的晚第三纪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时间序列,6.5~2.5Ma红粘土磁化率值的逐步升高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黄土高原的风尘堆积速率在距今3.2Ma以后显著增大,反映了冰量对东亚冬季风和风尘堆积的影响.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记录的晚第三纪东亚古季风变迁可视为青藏高原隆升、太阳辐射与全球尤其是北半球冰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洛川黄土地层学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9  
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化率与所含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密切相关。磁化率信号的主要载体是非常细的磁铁矿和(或者)磁赤铁矿。洛川黄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变化与成壤作用和粉尘堆积作用强弱有关,反映了气候的变化。磁化率值为识别黄土和古土壤层提供了一个工具。文中建议了黄土岩石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曲线记录了最近2.5Ma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深海沉积的气候记录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88.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4,24(4):481-485
文章详细介绍了最近INUQA组织和INQUA地层与年代学委员会在“Episodes”杂志2004年第27卷第2期公布的新的地质时代标尺,并就关于“第四系”这个地层单位的重新定义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见解。对于取消“第四纪”(Quaternary)一词,发表了意见以及不认同的观点,同时文章还呼吁,希望更多的从事第四纪研究的工作者踊跃发表意见、积极呼吁,使“第四纪”(Quaternary)一词正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9.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选结果;黄土-古土壤粒度分布中的粗、中粒组分中值粒径近似反映了源区起尘时和沉降区降尘时近地表大气湍流强度的变化.对渭南地区黄土剖面的分析发现,末次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以来在中国黄土区存在大致以4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的强湍流期与弱湍流期,强湍流期对应于降温事件,如Heinrich事件,并存在着3种源区环境控制的不同大气湍流类型;在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粉尘源区和沉降区都存在两种不同大气环境类型在时间上的频繁同步交替,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特点,与末次冰盛期的大气环流模式可能相似,而与全新世不同;同时在该时期的强湍流降温期源区进退较明显、沉降区环境稳定,而弱湍流期源区较稳定、沉降区大气环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0.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Goniopora reef profile at Dengloujiao, Xuwen County, Leizhou Peninsula,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ggests that a series of high-frequency, large-amplitude and abrupt cold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Holocene Hypsithermal, an unusual phenomenon termed “Leizhou Events” in this paper. This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14C age of 6.2-6.7 kaBP or calendar age of 6.7-7.2 kaBP), when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were ideal for coral reefs to develop, can be divided into at least nine stages. Each stage (or called a “climate optimum”), lasting about 20 to 50 a, was terminated by an abrupt cold nap and (or) a sea-level lowering event in winter, leading to widespread emergence and death of the Goniopora corals, and growth discontinuities on the coral surface. Such a cyclic proces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a >4m thick Goniopora reef fla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rust subsided periodically but the sea level was rising. The reef profile provides valuable archives for the study of decadal-scale mid-Holocene climatic oscillations in the tropical area of South China. Our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high-frequency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Holocene Hypsithermal, and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olocene cl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