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6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测绘学   730篇
大气科学   690篇
地球物理   895篇
地质学   2873篇
海洋学   83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529篇
自然地理   74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01.
随着太行山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大增加 ,多年的连续超采 ,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本文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在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区内的地下水进行全面监测的基础上 ,对区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农业的季节性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位表现为典型的开采型动态 ,在现有地下水开采条件下 ,地下水位将以 1m a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2.
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N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于 2 0 0 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进行了连续 2年的野外定位试验 ,获得羊草草原原状群落与土壤N2 O年排放通量分别在 3 91~ 4 71μgm- 2h- 1以及 5 5 0~ 10 0 3μgm- 2 h- 1范围内变动 ,证明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 O的源 ;系统分析了羊草草原N2 O通量的季节变化、源汇特征以及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草地N2 O通量的影响等 ,建立了N2 O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方程 ;并利用两年连续完整的观测数据对羊草草原N2 O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3.
高坪-吉心段公路喀斯特工程地质综合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的喀斯特地质勘察工作为例,探讨喀斯特地区公路工程地质综合勘察的基本方法。在喀斯特地区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技术、地质测绘、综合物探以及地质钻探等勘察手段,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勘探成果,能够较准确地查明可溶岩的分布、喀斯特形态类型、分布规律、控制因素以及喀斯特水的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等,并根据不同的喀斯特地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针对喀斯特工程地质问题合理运用综合工程勘察方法,能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可以适应喀斯特区公路建设的需要,并且供今后在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4.
福建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GIS技术,对福建省2001年土地利用数据、地形图等进行处理,得出福建省土地利用格局;用DPS软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块,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林地主要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形)限制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园地与人民生活、科技水平关系密切;建设用地、水域主要受经济、城镇化、人民生活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205.
刘伉 《中国方域》2004,(1):22-24
巴尔干半岛(英Balkan Peninsula)是座很大的半岛,在欧洲各半岛中,按面积位居“老大”,它的南部又是欧洲古文明的发祥地,加之民族林立,所以自古以来,地区性名字很多,但在19世纪前的几千年间,本身却没有一个涵盖全境的统一名称。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稍后方有了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6.
起伏地形下我国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 ;成功地解决了起伏地形中地形相互遮蔽对太阳直接辐射影响的难题 ;采用数据集群技术 ,探讨了不同数据集情况下太阳直接辐射计算模式的时空有效性 ;以 1km× 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 ,完成了我国 1km× 1km分辨率各月气候平均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制图  相似文献   
207.
渤海是一个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型浅海.当渤海及黄海北部出现强烈而持久的偏东大风时,海水便不断涌入渤海湾内,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一带形成风暴潮.渤海风暴潮多发生在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同时南支槽发展东移,地面倒槽发展为气旋,形成“北高南低”的地面气压形势,山东北部沿海海面出现强劲的东北大风,如果适逢天文大潮,便出现风暴潮.  相似文献   
208.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2001~2002年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 并就水热因子(气温、表层地温、土壤表层含水量)及生态因子(地上活体现存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对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规律及日呼吸量差异的贡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物候期呼吸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环境因子的变化通常只对CO2排放强度产生影响, 而对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影响较小; 整个羊草草原在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10.13 g·m&#8722;2, 土壤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98~5.17 g·m&#8722;2; 原状群落呼吸和土壤呼吸通量的日变化均与气温及地表温度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而与表层5 cm以及10 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量的差异约80%是由地上活体现存量的差异引起的, 其余各因子的变化能够共同解释原状群落日呼吸量变化的20%左右; 而不同物候期土壤日呼吸量的变异约有83%左右是由0~20 cm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引起的, 此外, 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羊草草原土壤日呼吸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 但其与土壤日呼吸量的偏相关系数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9.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210.
Microorganisms in the lateritic profiles of the Lianxian gold deposit in Guangdong were cultured,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microorganisms include bacteria such as Bacillus, Enterobacter, Pseudomonas, Lactobacillus, Actinetobacter, Aeromona, Listeria, Agrobacteriura, Cotyttebacteriurn, and Moraxella, fungi such as Penicillium, Alter naria, Cladosporium, Saccharcornyces, Mucor, and the chemoautotrophic Thiobacillu.~. It is shown in a leaching experiment that the microorganisms can accelerate the leaching of Cu, Cd, Zn, and that the G- bacteria are most efficient for leaching Cu, Zn and the G^ bacteria are better for leaching 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