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包气带地温变化特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山东羊庄盆地5年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包气带地温的变化特征,指出了地温变化的实际波形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正弦波。与正弦波相比它有两大差别:一是上升波段的实际波形比正弦波形偏低,下降波段偏高;二是上半周期稍长,下半周期略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地温变化的统计方程。依据试验资料经计算得知,试验区地温梯度的绝对值在埋深0.1m处最大可达8.33℃/m,在埋深4m处最大仍有1.22℃/m,且地温梯度的分布具  相似文献   
72.
马元铅锌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陆内造山带中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对矿田构造的研究发现,成矿作用受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层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破碎带中见大量紧闭褶皱转折端角砾,下盘附近发育层间剪切滑移断层带,显示控矿构造为低角度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断层褶皱和与之相关的角砾岩。矿质充填在破碎带白云岩角砾间的空隙中,矿石的晶洞梳状构造发育,未见后期破坏,表明矿床形成于构造定型期。对成矿晚期热液沥青进行Re Os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126±8) Ma的等时线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控矿构造角砾岩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
D-InSAR技术应用于汶川地震地表位移场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利用7个条带共112景日本ALOS/PALSAR raw格式雷达数据,采用两通差分干涉处理模式,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周围约450km×500km区域的同震形变干涉纹图。通过对干涉纹图的定性分析,确定了非相干带的分布范围,据此对相位连续条带和相位不连续条带采用不同的相位解缠方案,实现了7个条带的成功解缠,获得了数值化的干涉形变场图像,并通过形变等值线和跨断层形变剖面线等方法对干涉形变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场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形变范围很大,但主要集中在发震断层南北两侧各约100km的近场区。其中断层附近由西向东宽约3015km,长约250km的区域为非相干带,是本次地震中变形最强烈并伴有地表破裂发生的区域,其形变梯度已超出InSAR测度能力。在非相干带两侧宽度各约70km,具有清晰可辨连续完整并向发震断层收敛的包络状干涉条纹区域是次一级形变区,距离发震断层越近,形变梯度和幅度越大,其视线向位移为北盘沉降,南盘抬升。相对于数据条带南北边缘,北盘最大累积沉  相似文献   
74.
根据地震复发周期模型, 利用现有的地质构造等资料把南北地震带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活动构造区, 对能量积累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并构建基于WebGIS的网络计算平台, 由客户端任意在研究区选择构造分区, 并输入所选构造分区相应的计算参数, 提交到集群服务器计算模型进行计算, 对所选构造分区的地震危险性阶段及潜在震级进行预测并把结果以WebGIS方式返回给客户端。 实现了利用远程计算技术与并行算法对活动断裂能量积累与释放过程的模拟计算, 其结果可以为判定地震中短期预测的地点和震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广西-湖南灌(阳)县-下层铺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是我所承担的第一个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该项目在区域矿产调查中,新发现了6处矿(化)点,初步选定四个矿点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其中包括锡矿点2处,钨矿点一处,钼矿点一处.  相似文献   
76.
基于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升降轨Sentinel-1A/IW宽幅数据,获取了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并以升降轨InSAR观测结果为约束,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基于三种不同接收断层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场发生在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交汇的三角地带,升降轨干涉位移均显示本次地震的形变场影响范围约为50 km×50 km,形变场长轴方向为NW向,升降轨观测的形变量相反,反映断层运动性质以走滑运动为主,升降轨数据观测得到的最大LOS (Line of Sight,视线向)形变量分别为~22 cm和~14 cm.非对称形变场反映出断层两侧的运动差异.反演结果显示,最大滑动量约为1 m,平均滑动角为-9°,矩震级为MW6.5,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地下1~15 km深度范围内,但整体而言本次地震破裂较为充分,基本将该区域1973年及1976年4次 > MW6.0地震的破裂空区完全破裂.考虑到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的运动性质,可初步判定发震断层为虎牙断裂北侧延伸分支.基于三种不同接收断层模型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反映出该区域以应力释放为主,进一步触发较大走滑型余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7.
面向对象思想的GIS地理数据库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回顾了地理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详细探讨了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在GIS中的实现,介绍了ArcGIS8所推出的新型的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分析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在空间信息存储与管理方面的优势,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云开地区新元古代蛇绿岩的地球化学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云开隆起区西北缘信宜贵子、茶山一带浅变质云开群底部层状、似层状变基性、超基性岩的研究表明,变基性岩以变玄武岩、变辉长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变超基性岩则主要为蛇纹石化橄榄岩、橄辉岩和角闪辉石岩,它们是遭受后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蛇绿混杂岩。变基性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略有差异的两类:茶山的TiO2=0.71%-2.16%(平均1.38%),(La/Yb)N=0.67-1.91,轻稀土略亏损-平坦,La/Nb、Ce/ Zr、Zr/Nb、Zr/Y、Ti/Y平均值分别为1.19、0.31、15.75、2.08和434.98,Nb/Th平均值为4.0,εNd(t)=1.4-1.8;贵子的TiO2=1.55%-1.89%(平均1.74%),(La/Yb)N=2.13-2.80,轻稀土略富集,La/Nb、Ce/Zr、Zr/Nb、Zr/Y、 Ti/Y平均值分别为0.84、0.22、13.04、4.15和351.93,Nb/Th平均值为5.8,εNd(t)=2.4-5.0,均显示俯冲带上 (SSZ)和洋中脊(E-MORB)构造环境的玄武岩,并来自富集地幔源区。变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具典型的U形特征,显示为具地幔交代作用的LREE富集地幔残余。茶山和贵子变基性岩的Sm-Nd、Rb-Sr全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24±77 Ma和667±43 Ma、663±1 7 Ma。这为华南存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洋盆提供了重要证据,而且在洋盆初始阶段有地幔柱或OIB物质组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