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微量样品的AMS14C年代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样品的AMS14C年代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考古样品或含C量极少的地质样品尤其如此。近两年来,北京大学AMS研究小区对系统和测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包括改进制样流程、提高离子源样品利用率、优化整个束线的传输和改进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已尤其地测量了一系列小于100μg的微量样品  相似文献   
12.
和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一样,最近几十年热带气旋数目和强度的变化可能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的双重影响[1],为了客观评估全球变暖在过去热带气旋变化中的地位,我们就需要知道自然条件下热带气旋的变幅.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四会古森林地下生态系统14 C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AMS-14 C定年技术,研究了被埋藏水松古木的发育和死亡时间以及土壤剖面中总有机碳的14 C表观年龄和细根的14 C年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水松古木开始发育和死亡的时间大致为4~3kaB.P. 。根据土壤有机碳14 C的表观年龄,该土壤剖面的14 C年代地层可以分为3层,分别为:1)表层,2634±32~3305±29aB.P. ; 2)腐殖层,3305±29~3813±31aB.P. ; 3)基底,3813±31~4544±33aB.P. 。基底、腐殖土层和表层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55mm/a, 4.33mm/a和0.26mm/a。 细根的14 C年龄变化范围为2290±29~3542±28aB.P. ,较同层位的土壤有机碳的年龄年轻。腐殖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高达33 % ~46 % ,大多数有机碳仍处于未分解状态。该地区自4~3kaB.P.以来,环境演化可能经历了由陆到沼泽再到被水淹没最后又变成陆地的过程,植被从以水松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演化成当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群落,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地质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是这种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年代学专业委员会 2 0 0 0~ 2 0 0 1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1 2月 2 8~ 3 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通过对各种年代学方法的国内外动态的介绍和学术交流 ,促进我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东生院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并作了题为“第四纪年代学若干问题”的重要报告。刘先生在充分肯定了国内年代学工作后指出 ,近年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 ,已逐渐淡化了按地质时期 ,如全新世、更新世等进行的分类 ,而比较精确的年代测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  相似文献   
15.
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精度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测量其它核素相比 ,用加速器质谱进行1 4 C测量需要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才能满足考古、地学等应用领域的需要。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 (PKUAMS)在 1993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时1 4 C的测量精度为 1%。之后 ,PKUAMS在进行应用研究的同时 ,不断进行1 4 C测年精度的改进研究。特别是自 1996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样品1 4 C测年任务以来 ,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改造和系统的实验研究 ,使PKUAMS的1 4 C测年精度提高到 0 .5% ,达到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水平 ,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2006年4月北京降尘进行了10Be,14C和δ13C等项分析,初步结果显示:降尘10Be浓度与黄土比较接近,降尘中黑炭的δ13C数值与黄土有机质接近;降尘中黑炭的14C年龄大致可划分为两个特征区间,反映了降尘物质有两大源区.本工作在刘东生先生指导下完成,谨以此文祝贺刘先生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随着~(14)C分析技术的发展,~(14)C定年与示踪研究在考古学、海洋学、大气科学甚至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新的拓展,随着我国多台加速器质谱的引进,必将引起一股~(14)C研究的热潮。然而,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14)C数据计算方法和报道形式,尚未有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使得新接触~(14)C的研究人员以及使用~(14)C数据的科研人员易产生困惑甚至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表达。本文针对近些年来~(14)C研究的新方向并结合传统的~(14)C计算原理,总结了其中常见的和较为重要的~(14)C数据计算原理及报道形式,尤其是对其中容易引起误用和混用的参数和定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期望本文能对我国新接触~(14)C的相关科研人员迅速而准确地了解~(14)C定年和示踪数据的计算原理和报道形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冰碛物ESR测年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系列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采用ESR方法,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的冰碛石英砂进行了测年,下望峰组冰碛层的年代与前人推测的年代不同,是50~70ka BP末次冰期早阶段形成的,分布下限可达海拔2300m左右的红五月桥附近,与AMS的测年结果相比,末次冰期晚阶段底碛的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当,而冰上融出碛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差较大,认为冰下的压碎和磨蚀作用可能导致冰碛中石英砂的ESR信号归零,从而使底碛的ESR测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应用计算机数字影像学原理,建立了对磷质胶结微细纹层研究的数值化方法,研究了西沙东岛珊瑚砂砾屑灰岩磷质胶结物的胶结结构和微纹层特征,定量地刻画了微条纹的宽度和颜色变化信息。东岛珊瑚砂砾屑灰岩磷质胶结物的形成以沉淀胶结为主,不同时期形成的胶结物微条纹系列,由于受到气候、生态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宽度、明暗度组合;对3个层次磷质胶结物的分析表明,在2900~5700 aBP西沙群岛东岛存在至少3次鸟类和植物的繁盛期;不同时期微纹层的气候、生态记录对比发现,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岛屿海鸟数量的扩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探索岛屿鸟粪磷质胶结物的结构和生态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2006年4月北京降尘进行了^10Be,^14C和δ^13C等项分析,初步结果显示:降尘^10Be浓度与黄土比较接近,降尘中黑炭的δ^13C数值与黄土有机质接近;降尘中黑炭的^14C年龄大致可划分为两个特征区间,反映了降尘物质有两大源区。本工作在刘东生先生指导下完成,谨以此文祝贺刘先生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