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1篇
  免费   1181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测绘学   735篇
大气科学   690篇
地球物理   913篇
地质学   2964篇
海洋学   847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533篇
自然地理   74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2004,15(5):608-614
从若干方面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的巨大变化.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水循环主要要素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前者宜采用适应性对策,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水循环变动的规律并预测其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后者则应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以维持流域天然水资源的可更新(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202.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3.
随着太行山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大增加 ,多年的连续超采 ,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本文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在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区内的地下水进行全面监测的基础上 ,对区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农业的季节性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位表现为典型的开采型动态 ,在现有地下水开采条件下 ,地下水位将以 1m a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4.
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N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于 2 0 0 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进行了连续 2年的野外定位试验 ,获得羊草草原原状群落与土壤N2 O年排放通量分别在 3 91~ 4 71μgm- 2h- 1以及 5 5 0~ 10 0 3μgm- 2 h- 1范围内变动 ,证明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 O的源 ;系统分析了羊草草原N2 O通量的季节变化、源汇特征以及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草地N2 O通量的影响等 ,建立了N2 O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方程 ;并利用两年连续完整的观测数据对羊草草原N2 O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5.
高坪-吉心段公路喀斯特工程地质综合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的喀斯特地质勘察工作为例,探讨喀斯特地区公路工程地质综合勘察的基本方法。在喀斯特地区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技术、地质测绘、综合物探以及地质钻探等勘察手段,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勘探成果,能够较准确地查明可溶岩的分布、喀斯特形态类型、分布规律、控制因素以及喀斯特水的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等,并根据不同的喀斯特地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针对喀斯特工程地质问题合理运用综合工程勘察方法,能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可以适应喀斯特区公路建设的需要,并且供今后在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6.
福建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GIS技术,对福建省2001年土地利用数据、地形图等进行处理,得出福建省土地利用格局;用DPS软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块,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林地主要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形)限制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园地与人民生活、科技水平关系密切;建设用地、水域主要受经济、城镇化、人民生活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207.
刘伉 《中国方域》2004,(1):22-24
巴尔干半岛(英Balkan Peninsula)是座很大的半岛,在欧洲各半岛中,按面积位居“老大”,它的南部又是欧洲古文明的发祥地,加之民族林立,所以自古以来,地区性名字很多,但在19世纪前的几千年间,本身却没有一个涵盖全境的统一名称。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稍后方有了些变化。  相似文献   
208.
起伏地形下我国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 ;成功地解决了起伏地形中地形相互遮蔽对太阳直接辐射影响的难题 ;采用数据集群技术 ,探讨了不同数据集情况下太阳直接辐射计算模式的时空有效性 ;以 1km× 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 ,完成了我国 1km× 1km分辨率各月气候平均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制图  相似文献   
209.
渤海是一个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型浅海.当渤海及黄海北部出现强烈而持久的偏东大风时,海水便不断涌入渤海湾内,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一带形成风暴潮.渤海风暴潮多发生在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同时南支槽发展东移,地面倒槽发展为气旋,形成“北高南低”的地面气压形势,山东北部沿海海面出现强劲的东北大风,如果适逢天文大潮,便出现风暴潮.  相似文献   
210.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2001~2002年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 并就水热因子(气温、表层地温、土壤表层含水量)及生态因子(地上活体现存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对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规律及日呼吸量差异的贡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物候期呼吸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环境因子的变化通常只对CO2排放强度产生影响, 而对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影响较小; 整个羊草草原在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10.13 g·m&#8722;2, 土壤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98~5.17 g·m&#8722;2; 原状群落呼吸和土壤呼吸通量的日变化均与气温及地表温度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而与表层5 cm以及10 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量的差异约80%是由地上活体现存量的差异引起的, 其余各因子的变化能够共同解释原状群落日呼吸量变化的20%左右; 而不同物候期土壤日呼吸量的变异约有83%左右是由0~20 cm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引起的, 此外, 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羊草草原土壤日呼吸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 但其与土壤日呼吸量的偏相关系数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