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桂林岩溶地区中生代地层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桂林地区开展岩溶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中,从岩性、古生物的特征及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发现和证实了本区存在中生代地层。其中,上三叠统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含较丰富的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上白垩统的红色钙质泥岩,产丰富的轮藻,介形虫微体化石及植物孢粉化石,采样测定同位素年龄值为145±5百万年(铷——锶法)。在岩溶地区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但对地层和构造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同时对岩溶基础理论的研究,古岩溶的分析和岩溶矿床形成的探索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柳江支流竹鹅溪近年来洪水湖岸坡破坏严重,已危及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岩坡破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指出人为因素引起的岸坡自然地质环境恶化是岸坡大规模破坏的主要原因,建议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既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更要注意保护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桂南红层岩溶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功余 《中国岩溶》2011,30(2):145-155
桂南红层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岩溶缓丘、地下溶洞、岩溶泉以及地下河、天窗等。在地下50m深度范围,溶洞高0.5~3m,多为无充填溶洞,发育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岩溶泉类型有上升泉和下降泉,泉水流量变化较大。目前尚未发现仅由红层作为含水层的地下河。桂南红层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形态特征与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红层岩溶主要发育于红层盆地边缘的钙质砾岩中。红层的层组结构可分为单一型和互层型,单一型岩溶发育相对强烈,互层型以岩溶顺层发育为特征。通常,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附近红层溶洞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以及河谷地带红层岩溶发育强烈,溶洞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4.
岩溶交代改造断裂构造岩—-以桂林岩溶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桂林碳酸盐岩中有各种角砾岩,其成因复杂、分布广泛,其中岩溶交代改造断裂构造岩对岩溶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其特征、地质意义、成因推论略作介绍。地学工作者对碳酸盐岩中的角砾岩早有记述,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对其认识不断深化,成因概念日趋完善。人们把竹叶状、扁豆状、疙瘩状、瘤状灰岩,具层理构造的碳酸盐岩角砾岩均归为同生或层间角砾岩,并作为岩相古地理的判断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岩溶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溶蚀作用,包括水的机械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岩溶作用不但可以形成各种地表、地下岩溶形态和沉积堆积建造,同时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能聚积有用矿物形成矿床。因为岩溶成矿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并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文章主要从构造的控矿性、可溶岩的含矿性、岩溶水的物化性状、热力学条件及聚矿空间的性质等,探讨广西中生代古岩溶的成矿环境,分析各种环境在岩溶成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岩溶不整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系统总结了古岩溶不整合的鉴别依据,把组成岩溶体系的改造形态(体)和建造作为主要标志:认为岩溶改造形态(体)有古个体形态标志和组合形态(体)──地形地貌标志,这些形态(体)应有岩溶建造充填或覆盖才有鉴定意义;还认为岩溶建造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主要依据,与建造同时形成的生物化石及同位素年龄是直接的关键证据:岩溶建造底部建造层中的溶积钙砾岩和溶积钙屑灰岩,两岩石系列中的岩石成因类型、结构构造、层面构造是确定古岩溶不整合面产状、古岩溶水流向的决定性标志;此外,古构造对岩溶和岩溶建造都有一定控制作用,有建造充填、覆盖,也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岩溶发育过程中的改造与建造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壳运动和岩溶作用中,改造和建造的两个作用过程,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岩溶地质研究常涉及的一些问题,如岩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发育规律、岩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都有赖于改造与建造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地区岩溶金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型金矿床是碳酸盐岩地区一种新的重要矿床类型。它是在浅层条件下,以岩溶地下热(卤)水溶液为介质,岩溶作用为主导成矿作用形成的。本文主要从碳酸盐岩石的矿质和岩溶含矿介质溶液的迁移、沉淀作用研讨了岩溶成矿过程。根据矿床的产出形态和成矿特征,将岩溶型金矿床划分为岩溶洞穴充填型、岩溶(溶隙、孔隙)充填交代型和岩溶砂矿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构造岩的类型及其特征——以桂林岩溶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碳酸盐岩构造岩,既有其它岩类构造岩的固有特征,也有本身的特征。这些特征由其结构构造、化学组分、物理性质参数、空间分布及组合等因素综合反映出来,因此,可划分为碎裂岩、角砾岩、碎粒岩、糜棱岩、重结晶构造岩及其相应的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