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空磁测作为一种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地球物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探测、工程勘察等领域。首先概括了无人机航磁测量系统近二十年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国内外无人机航磁测量装备的研发进展以及应用情况,比较了三类主要无人机飞行平台的优缺点及其在航空磁测领域的应用场景,对无人机航空磁力仪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航空磁测的干扰问题,对航磁补偿原理进行了数学描述,探讨了多种航空磁测补偿方法的应用实例,总结了无人机电磁干扰的特性和相关的抑制方法,指出了在传统磁补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无人机航空磁测精度的相关途径。最后,介绍了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相关的典型应用案例,对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的下一步挑战与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论文以高科技园区如何促进智慧产业集聚为研究导向,总结智慧产业集群演化、集聚模式等的研究进展,先基于信息产业的已有分类标准,界定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产业分类;然后基于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2002—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和产业增长格局,以波特经典钻石模型为理论框架,细化分析演化过程背后的动力因素,得出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细分动力因素模型,继而以主要动力因素为依据,提炼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集群演化的主要集聚模式,得出结论:①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演化呈现“一核多园”的先政策引导、后自然溢出的协同发展格局,从海淀核心区向周边园区先辐射集聚,然后基于各园区间的交通、楼宇等生产要素,逐步在非园区范围连贯成片;② 海淀作为核心区集聚了各细分智慧产业,其他各分园则主要在个别细分智慧产业形成集聚优势;③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的演化主要受生产要素、政府影响变数、相关及支持产业等3大因素影响;④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有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平台驱动、商业地产企业驱动等3种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43.
李豪  刘双  胡凯衡 《高原气象》2023,(6):1518-1528
强降雨和高温是冰川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深入理解小流域冰川泥石流的孕灾气象条件变化规律,可为冰川泥石流的预警预判和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年),利用Sen’s斜率法、 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 Morlet小波变换法、变异系数(CV)和降雨集中指数(PCI)多种方法和指标,详细分析了藏东南典型冰川泥石流流域卡达沟的降雨量、气温和极端气候指数近4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和暖昼日数分别以0.05℃·a-1和1.46 d·a-1的速率显著上升,暖昼日数年际波动极大。两者均具有32 a准周期以及中短尺度周期。(2)春、夏、秋、冬季气温分别以0.044℃·a-1、 0.039℃·a-1、 0.049℃·a-1和0.06℃·a-1的速率显著上升。所有月份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3月和11月气温波动极大。(3)年降雨量下降趋势不显著。极端降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相似文献   
44.
刘鹏飞  刘天佑  杨宇山  张恒磊  刘双 《地球科学》2015,40(12):2091-2102
为解决Tilt梯度存在的"解析奇点"这一问题, 介绍了Tilt梯度位场边界识别方法, 并提出了改进算法.理论分析与模型计算表明, 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继承了垂向一次导数与传统Tilt梯度以零值线识别边界的性质, 相对其他的导数类方法(如水平总梯度模等)能够更好地识别深部弱异常; 此外, 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从理论上避免了方法的畸变性.对韦岗矿区磁异常分析表明, 除工区南侧由东向西分布的A、B、C 3个主体异常外, 尤其是工区5号线以北的弱异常D得到显著增强.结合钻孔资料以及磁异常反演结果, 认为弱异常D可能是由深部隐伏矿体的影响产生, 结合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推测矿体埋藏深度在1 000~1 200 m.6号线上的DH6-6见矿钻孔位于异常D的东侧, 该钻孔钻遇的薄层铁矿体位置与弱异常D的范围相吻合; 另外DH6-7未见矿钻孔位于该弱异常范围以外, 若向西在5号线以北布置钻孔, 则有见矿可能.   相似文献   
45.
陈思静  胡祥云  刘双 《地球科学》2022,47(6):2175-2189
维拉斯托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内,区域内构造发育丰富,成矿条件优越,继续找矿的潜力巨大.采取向上延拓、小波分析、边界识别等技术对维拉斯托地区的航磁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进一步完善了维拉斯托地区的地质构造,梳理出维拉斯托、拜仁达坝矿床的形成过程.通过航磁异常视磁化率成像反演结果提取出维拉斯托北侧地下的隐伏岩体信息.结果表明:(1)维拉斯托地区的北东向左行剪切性质断裂破碎带整体控制了该区的岩浆活动和矿体运移,同时该断裂带也是东南负磁异常与西北正磁异常之间的磁性过渡带,因此已知矿点与研究区构造分布、磁性强弱分布密切相关.磁异常反演结果显示维拉斯托北侧地下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据此,本文划分了3处成矿远景区,可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2)向上延拓与小波分析结果显示白音查干-达青牧场断裂(F1)和助力可河断裂(F2)形成时间早、向地下延伸深,是控制维拉斯托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发育的主断裂.结合倾斜角法等边界识别结果,对研究区内断裂与磁性岩体分布进行了较为精细的拟定,共识别出14条断裂与11处磁性岩体,根据其形成与分布发现维拉斯托是研究区的成矿中心,来自深部的成矿流体经F1与F2在维拉斯托附近上升富集,再由西向东,沿中部北东向断裂破碎带(F3、F4、F5、F6、F7、F10等)运移至拜仁达坝,最终逐渐形成大兴安岭地区两个典型的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6.
以盘锦台盘一井氡观测的三种仪器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其观测原理、观测方法、影响因素、数据质量与分析,结合实际观测情况分析其观测的差异性,并对其映震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一井溶解氡比气氡能更好地反映地下应力应变的变化。FD-105K测氡仪的观测资料映震性较好,FD-125型氡钍分析器和SD-3A型自动测氡仪更适应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需要,但其观测成果还要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47.
不同厚度褥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刚  刘双菊  伍止超 《岩土力学》2006,27(8):1357-1360
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据此设计了桩竖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进行了桩顶进入不同厚度褥垫层的复合地基试验,研究了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在竖直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结果表明:竖向刚度很大的桩即使在100 mm厚褥垫层情况下也很难充分发挥其承载力,桩顶下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有助于提高桩的荷载分担比,减小刺入量。  相似文献   
48.
蚁群算法是模拟蚂蚁群体觅食行为的仿真优化算法,在旅行商等组合优化问题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其在磁测资料反演解释中的应用却很少.基于磁测资料反演解释的特点,本文改善了目标函数值与信息素的映射机制,总结出节点划分策略的连续域多变量目标函数优化蚁群算法.并对磁测资料的模型参数反演进行理论模拟,最后应用于澳大利亚南部Iron Mount矿区低空航磁资料的条带状铁矿构建勘查,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9.
在军事上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将地球的自然能量与自然环境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军事上利用自然能量和资源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比如通过地球物理技术这一方式。地球物理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军事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既然地球物理技术如此重要,我国就应该重视其在军事上的应用。本文旨在分析地球物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0.
泾惠渠灌区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双  侯丽雅  张海宾 《地下水》2010,32(5):52-53,63
合理调配泾惠渠灌区水量,提高灌区灌溉效益。根据渠首来水量、含沙量与降雨情况,采取续灌调配水量、轮灌调配水量和应变调配水量三种方法。通过灌区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灌区的应用,三种水量调配方法提高了灌区供水调蓄能力,有效缓解灌溉用水供需矛盾。按不同情况调配水量,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