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奈曼旗的人口、牲畜、沙漠化土地面积三个重要指标进行预测,奈曼旗人口预测模型:X_1(t 1)=1627.54e~(0.016855t)—1600.7;奈曼旗牲畜预测模型:X_2(t 1)=21567.4e~(0.005099t)—21463.7;奈曼旗沙漠化土地预测模型:X_3(t 1)=240599e~(0.009475t)—238309。  相似文献   
112.
2008年1月中旬~3月中旬,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特大雪灾冻害,尽管此次灾害是在全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局地性特征突出。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雪灾冻害预测预报及防御工作,作者对此次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成因及防灾减灾效果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雪灾冻害的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危害和损失之重均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2007年8月~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地面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南支槽异常活跃是石渠发生特大雪灾冻害的重要原因,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雪灾冻害的又一个客观因素;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象服务和相关部门同步开展的防灾救灾工作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3.
普布次仁  除多  卓嘎  拉珍  拉巴 《冰川冻土》2013,(5):1103-1111
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8d合成MODIS积雪数据以及定日县气象站观测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分析了2001-2010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域积雪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影响因子,积雪特征包括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永久性积雪的变化.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地区积雪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10a来减少约323km2的覆盖面积,特别是2005年以后积雪覆盖面积减少尤为明显;永久性积雪面积减少了85km2;2006年开始积雪基本上每年都在递减且减少幅度很大;积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积雪覆盖面积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左右,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积雪覆盖面积的空间分布范围在逐渐变小,积雪主要分布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中部和东部;积雪覆盖面积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4.
利用中国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等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最早进入湿季;干季由四川盆地、贵州南部开始。西南中东部以及南部等地的湿季长度较长,干季则与之相反。干湿季开始日期以及干湿季长度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发生了气候突变,呈现湿季长度变短,干季变长的趋势。湿季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并表现出中东部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干季降水则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特点,在东部呈增加,在四川等地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湿季异常偏湿(干)年,开始日期易偏早(晚),结束易偏晚(早),长度偏长(短);干季开始异常偏早(晚)年,干季长度长(短),干季略偏湿(干);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西南地区干湿季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5.
西藏高原闪电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志强  假拉  罗骕翾  文胜军 《气象科技》2012,40(6):1002-1006
利用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西藏高原闪电监测系统的闪电监测资料,分析了高原闪电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高原的闪电平均强度为61.89 kA,负闪占闪电总数的78.2%,平均强度55.97 kA,正闪占21.8%,平均强度83.14 kA;雨季前的闪电中主要为正闪,正闪占73%;而雨季期间的闪电中,正闪仅占闪电总数的9%;闪电频次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5:00-21:00这段午后至夜间的时段内,且在17:00达到峰值,与午后至夜间这段时间为强对流发生条件较好的时段相一致,03:00至12:00左右是高原闪电低发时段;闪电的高发地区为那曲地区中东部、昌都地区西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及山南地区,其中负闪有两个强中心,分别位于那曲地区的嘉黎县和山南地区的朗卡子县,而在南部的错那县也为正闪强中心;闪电强度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各月的闪电平均强度均在50 kA以上;拟合出高原地区的总闪、正闪和负闪的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方程,拟合率均达0.99以上.  相似文献   
116.
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对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生物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梭梭自然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研究表明,梭梭群落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没有明显的生长变化,只有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但是绿色同化速率快。梭梭地上生物量中,多年生枝条比例最多占地上生物量的60%,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物量较少,一般占30%以下。5月份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长比较缓慢,地上生物量42 052.197g/m~2;7~8月份达到高峰76 457.18~92 922.598g/m~2,这是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生长最旺盛、最有活力的时期;进入9月份随光合作用的下降生物量也下降至86 794.669g/m~2;10月份生物量迅速下降11月接近零,准备冬眠,脱落大部分枝条被并入非同化系统。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其地上现存量季节动态呈二次抛物线方程y=a bx cx~2形式;梭梭绿色同化系统(AS)和非同化系统(UAS)的现存量集中分布于地面8~60cm和20~90cm的范围内,属典型的中繁型群落。梭梭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梭梭当年生绿色同化枝的萌发、生长、脱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7.
干旱监测遥感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干旱监测遥感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说明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及其所具备的通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根据COM原理,遥感支持系统开发了一个特别接口,用户可以借此向系统中添加自己开发的其他功能模块,或新的文件格式驱动。此外还着重介绍了垂直干旱指数的计算原理和程序实现算法,并结合宁夏试验区的实际应用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展示。文中重点介绍了利用C++语言实现垂直干旱指数(PDI)的详细步骤,并对其中寻找土壤点和内存管理等关键算法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18.
合理利用自然界,目前已经成为带有全球性的问题。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加快,使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增大。因此,自然界的负担超过了正常容许的限度,从而不断地产生各种矛盾,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样便产生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最使人担心的是粮食和工业原料的恐慌、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土地的贫脊。  相似文献   
119.
萨其拉 《地质科学》2004,39(4):462-462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北大山上.地处大兴安岭与内蒙古高原的交接部位,海拔1600~1900m。北大山及附近地区主要出露花岗岩。因冰川流动时的刨蚀和掘蚀作用和冰川融化后的冲蚀作用,兼之花岗岩自身近垂直节理和近水平节理较发育,形成了独特的阿斯哈图石林景现(阿斯哈图意为险峻的岩石)。  相似文献   
120.
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评价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的分布作为主要研究目的,使用波段Landsat-7ETM 图像,用遥感-数学-模型学融合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考察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和其他辅助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实验方程,提出了评价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GLDRS模型。利用GLDRS模型对新疆策勒绿洲-荒漠交错带进行了实地验证,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GLDRS多波段模型优越单波段模型,理论地下水位和实测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