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71.
基于RS/GIS的城市财产保险洪灾损失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投保户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是保险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出发,针对保险公司对具体受灾体理赔需求,提出了计算每个投保户洪灾损失率方法,建立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财产保险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建模时较全面地考虑了与投保物性质有关的承灾体易损度和与投保物所处环境有关的地基承载力等因素,并使用RS/GIS将其定量化提取.最后使用广东省深圳市洪灾数据进行模型检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各个投保户均能得到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2.
南支槽影响下西藏高原南部3次暴雪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布坚参  假拉  德庆  白珍  次旦巴桑 《气象》2019,45(6):862-87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1-2月西藏高原南部3次暴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动力、水汽条件等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雪天气中高纬度均以经向型环流形势为主,从长波槽脊配置可分为长波槽型和横槽型两大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伊朗高压东北发展对南支槽加深和缓慢东移起到关键作用。南支槽区560 dagpm线在30°N以南,并东移至70°E附近或以东时西藏高原南部开始出现暴雪天气;暴雪区附近涡度场变化反映了南支槽强度特征,中高层强辐散对南支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水汽主要源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水汽对东部降雪起到补充作用,南支槽前高空西南急流对水汽输送起关键作用,同时喜马拉雅山脉的大地形抬升,有利于上升运动和水汽凝结成云;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变化及中心的移动方向,对降雪的强度、落区和时段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3.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高氟地区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氟中毒性地方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关注氟污染源分析及暴露途径研究的同时,开展氟暴露途径评价健康风险研究也十分必要。据调查,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地区表层土壤氟含量高于当地区域背景值,本文针对当地存在氟超标导致地方病的实际情况,重点采集了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地区表层土壤、地层岩石、农作物、地下水等样品,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分析方法对相关元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高氟区氟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谷物和蔬菜氟暴露途径健康风险指数HQ<1,没有非致癌风险。当地人体氟暴露风险主要途径为饮用地下水摄入,相关的健康风险指数HQ>1,这表明通过饮用氟超标的地下水,可能具有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年度总健康风险为1.69×10-8,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最大可接受年健康风险水平5.0×10-5,属于人类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根据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该地区饮用水安全性方面还需多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4.
利用2017—2020年冬春季(10月至翌年4月)雅鲁藏布江中游的15个气象站逐小时最低能见度数据,基于转移熵方法构建了沙尘传输矩阵,研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尘天气的日变化特征和空间交互影响过程。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山南和日喀则两大宽谷沙源区,具有3~4 h持续性,并具有雅鲁藏布江中游南部白天单峰型、北部上半夜和上午双峰型结构的空间差异性。沙尘在空间上既有跨行政区传输,又在区内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空间交互过程。区域传输的空间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沙尘源分布和风向风速的影响。两大宽谷和高海拔区作为沙源区不仅显著影响本区的自身和区内传输贡献,而且在西风带作用下对区外的传输贡献也很强,是沙尘传输空间网中重要节点,也是沙尘治理关键区。  相似文献   
175.
利用Sentinel-1A升轨和降轨数据,基于D-InSAR技术,获取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其他研究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参数和已有研究成果,反演得到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特征和滑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同震形变在地表有明显差异;升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向北侧抬升55 mm,南侧下降42 mm;降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面北侧抬升63 mm,南侧下降23 mm。通过反演得到发震断层走向为275°,倾角为20°,地震滑动主要分布在地下5 km处,最大滑动量约为0.32 m,平均滑动角为89.3°,累积地震矩为1.46×1018 N·m,合矩震级MW6.1,发震构造为具有少量走滑性质的逆冲断裂。从发震构造特征、同震滑动分布推测,伽师地震发震构造是柯坪塔格褶皱带滑脱面以上沉积盖层内的逆冲断裂,支持了柯坪推覆体的薄皮构造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176.
胡娟  张洁  盛洲  周宸宇  张旭萍  拉本 《盐湖研究》2022,30(1):95-100
目前我国盐溃土地面积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盐溃地,常伴有干旱、半干旱的生境,导致植物不易生长,生态环境相对恶劣,这种生态现状亟待解决.盐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改善盐渍地的首选植物,种子的活力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多数学者为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开始了盐生植物引种的研究.测定种子活力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大多数学...  相似文献   
177.
蛇绿岩普遍被发现在碰撞型和增生型两种造山带缝合线上,因此经常被用来确定板块边界。自从欧洲地质学家在19世纪早期提出蛇绿岩的概念以来,蛇绿岩的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早期研究认为蛇绿岩是侵入地槽的一套侵入岩;板块构造理论兴起后,蛇绿岩被认为是产生于大洋中脊的洋壳;在1972年的Penrose会议上,科学家们将蛇绿岩定义为一套从基性岩到超基性岩的,可以区分的复式岩体。此后,蛇绿岩的起源(构造背景),侵位机制,特征等研究都取得了很多进展。进入21世纪,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蛇绿岩形成模式和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78.
泾河流域和北洛河流域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的主要来源区域,两大流域地貌形态、气象水文都比较接近。本文选取两大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为方便研究按照流域自然形态划分区段,利用ArcGIS10.0为技术平台,提取不同区段地貌微观因子、宏观因子和水系网络等,对两流域不同区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根据两流域特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建议。  相似文献   
179.
西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核真  假拉 《气象科技》2007,35(1):53-56
冰雹对西藏农牧业的影响仅次于干旱和霜冻,每年因雹灾造成的农业减产,是影响西藏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西藏30年有关冰雹资料,对西藏地区的冰雹天气和灾情进行了详尽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的藏北、藏南各有1个多雹区;各地冰雹具有季节性强、随季节变化迅速、雹日高度集中、以小冰雹(D<0.5cm)为主和降雹持续时间短(<10min)等特点;冰雹造成的危害中部大于东、西部,农区大于牧区。以冰雹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为主要致灾因子,将西藏高原降雹分为3个灾变等级,并结合冰雹灾情和地表覆被类型,将西藏冰雹的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180.
西藏高原汛期降水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周顺武  普布卓玛  假拉 《气象》2000,26(5):39-43
利用西藏高原26个测站26年(1973 ̄1998年)汛期(5 ̄9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高原汛期降水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解得到的降水空间分布形式较为集中,前3个特征向量场的分布型具有十分明确的物理意义,可表示降水场部方差的63.14%。旋转主成分分解生前6个载荷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达76.67%,可较好反映西藏高原汛期降水6个异常敏感区:东南部、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