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河南省石门幅(I49E017018)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按《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搜集和利用1∶200 000、1∶250 000和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并应用室内与野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通过本数据库的建设,重点对图幅内侵入岩时代及岩石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原划定的石门岩体和五垛山岩体统一归并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中—晚志留世及志留纪末期4期岩浆活动,建立了岩浆演化序列。根据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及其与地层接触关系,将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大庙组和火神庙组的时代归属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置于寒武纪–奥陶纪。本数据库包含5个地层单元和4期岩浆岩,数据量约为10.4 MB,包括66个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数据,19个样品的年龄数据。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对该区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急性PCI患者分为治疗组70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3/70)、83.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67/70)、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梗死部位分别在幕上和幕下的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兴化湾口东北面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2门9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平均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可达23 394ind./m~2和8 494. 4 g/m~2。其它优势种还有刚毛藻(Cladophora sp.)、叉节藻(Amphiroa sp.)、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细毛背鳞虫(Lepidonotus tenuisetos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福建牡蛎(Magallana angulat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加尔板钩虾(Stenothoe gallensis)、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角突麦杆虫(Caprella scaura)、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等。夏季为污损生物的附着旺季,其附着厚度、覆盖面积、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为30. 5 mm、100%、25 175 ind./m~2、8 783. 6 g/m~2,其次分别为秋季、春季和冬季,下半年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上半年,附着强度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区别在于表层有部分藻类附着,而底层几乎没有藻类分布。  相似文献   
74.
文章详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以"三龙"系列为代表的深海运载器海洋探测开发装备发展现状,特别针对我国以"蛟龙"号为代表的载人潜水器,以"海龙"系列为代表的无人有缆潜水器和以"潜龙"系列为代表的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剖析,从作业深度、作业时间、取样能力和搭载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借鉴大洋航次海上调查作业经验,构建了大型运载装备应用能力解析图,明确了不同装备的深海科学考察应用范畴,优化了大型装备的协同作业方案,通过对我国"三龙"装备体系、人才队伍、应用技术和制度体系等能力建设,形成我国三大系列装备转入业务化运行的全链条发展理念,为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75.
基于吸附势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煤储层压力与煤体吸附半径、孔隙半径与煤体吸附量、储层压力与煤体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出储层压力、吸附量、孔隙半径等多参数耦合的煤层气吸附量动态变化模型,利用潘庄区块煤体结构测试数据以及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潘庄区块以孔径小于7.7 nm的微孔为主,以孔径7.7 nm为临界点孔容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模型计算的吸附量动态变化结果与煤体空气干燥基等温吸附变化结果在趋势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模型的起始点为枯竭压力以及枯竭吸附量,得出潘庄区块枯竭吸附量为3 m3/t。模型不仅能够计算地层条件下不同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煤体对甲烷气体的吸附量,且能够预测煤层气排采过程煤层气吸附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确定煤层气排采工作制度以及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76.
降雨条件下酉阳大涵边坡滑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荣  张梁  余瑜  刘坤 《岩土力学》2013,34(10):2898-2904
以某厚堆积层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雨水入渗条件下坡体的渗流及动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效应。结果表明:边坡堆积体结构松散,土体强度差,边坡前缘坡降大,坡脚的开挖,为滑坡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强降雨条件下使得坡脚附近首先发生变形失稳,牵引坡体后缘产生张拉裂。雨水沿坡面入渗,在坡体内形成渗流场,弱化岩土体参数,同时坡面形成饱和径流,使滑坡体前缘产生向下的渗透力,促使前缘坡体发生滑动,进而引发分级坡体产生滑移;强降雨初始阶段,滑坡体安全系数降低较快,很容易发生滑坡。该研究揭示了降雨入渗诱发厚堆积层边坡滑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取以截、排、堵措施对边坡进行排水,同时设置嵌岩锚索抗滑桩及进行削坡清方措施对边坡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稳定性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新华铅锌(银)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南端云开地区的六万大山隆起区,是以铅锌为主的含银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含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中,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文章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对与矿化密切共生的白云母进行Ar-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新华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40)Ar/~(39)Ar坪年龄为(165.3±1.6)Ma(MSWD=0.38),反等时线年龄为(165.2±1.6)Ma(MSWD=0.42),等时线年龄和坪年龄一致,代表了白云母的冷却年龄和矿床的形成年龄,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云开地区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有关,这与区域成矿事件相吻合。结合前人对华南地区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新华铅锌(银)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碰撞板块边缘再次活化,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8.
河南省南召五峰顶方解石矿床产于二郎坪群大庙组第三岩性段的大理岩中,矿体呈似层状。矿区圈定出方解石矿体2个,矿体长2.0~3.2 km,厚11.91~85.22 m,矿石品位w(CaO)=52.20%~56.25%,白度为85.0%~93.9%,矿石类型为浅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大理岩。文章对矿床含矿岩系、矿体与矿石特征、成矿过程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为区域变质型矿床,大庙组中浅灰白色大理岩为直接找矿标志。该标志对豫西东秦岭造山带寻找同类矿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湖北省鸡笼山金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成矿带西部的九瑞矿集区的丰山矿田中。本文对产于鸡笼山岩体北部的煌斑岩脉进行采样, 共计5件样品。在对煌斑岩脉样品进行详细镜下岩相学观察后, 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并对其中主要造岩矿物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表明, 鸡笼山煌斑岩为钙碱性煌斑岩, 从角闪石基质到斑晶, 由早到晚, 角闪石由富Mg、Ti端元向富Fe、Al方向演化; 计算得知, 鸡笼山煌斑岩中角闪石基质温压条件均明显低于角闪石斑晶, 煌斑岩形成时的岩浆体系, 从早期到晚期, 氧逸度逐渐降低; 鸡笼山煌斑岩中角闪石的钛含量明显高于有关报道的煌斑岩中角闪石中的钛含量;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体制, 认为煌斑岩的形成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 引发软流圈地幔上升, 继而在上升减压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 从而形成煌斑岩。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基于2012年、2018年和2019年春秋季对兴化湾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兴化湾海域海上风电建设前后,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优势种变化,探讨可能造成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从1985年至2019年,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后短时间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优势种主要以环节动物多毛类为主,其他类别例如软体动物小海螂(Leptomya sp.)、棱角贝(Gadila dominguensis)、节肢动物模糊新短眼蟹(Neoxenophthalmus obscurus)、棘皮动物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tata)、洼颚倍棘蛇尾[Amphioplus (Lymanella) depressus]等交替出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兴化湾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整体趋于小型化,以抗干扰能力强的多毛类为主,其优势地位恢复较快,大型底栖动物在应对环境变化后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