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特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大锰  金奎励 《现代地质》1999,13(2):169-175
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特征及其成因。色质分析表明,志留系沥青砂岩含高的三环二萜烷且以C23为主峰,与石炭系源岩不同,γ 蜡烷含量不高,代表藻类生源的β 胡萝卜烷含量较高,且具高孕甾烷、高重排甾烷的特征,反映沥青砂岩油源来自下古生界。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由于沥青砂岩含可溶性物质甚高,其油浸反射率(Rb为027%~036%)不能反映其真实成熟度,水浸反射率(Rw为135%~153%)与上下地层成熟度相吻合,排除了沥青砂岩“新生古储”的可能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沥青砂岩源自下古生界的生油岩,是早古生代古油藏遭受后期构造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和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煤矿主煤层(4-5、7、9-15号煤)的储层物性特征(显微组分、裂隙及含气性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合现场钻井资料、瓦斯解吸及瓦斯涌出量等资料,从构造、沉积、煤层埋深、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煤储层物性较好,孔裂隙较为发育,微裂隙高达3 935条/9 cm2;煤层含气性(瓦斯含量)较好,4-5号煤层为4.88~10.81 m3/t,平均6.56 m3/t。控气地质因素分析表明,准南硫磺沟煤层气的控气模式以构造-水动力耦合控气为主。同时,利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预测的硫磺沟煤矿(4-5号煤)煤层气赋存有利区为钻孔29-3和28-3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解吸特征是影响煤层气采收率及排采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对韩城煤层气示范区62 件煤芯的解吸实验和 相关测试,分析了煤层气解吸特征及规律,探讨了解吸特征与煤级、煤质、煤岩显微组成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 区煤层气解吸率多在90%~95% 之间;吸附时间为0.03~10 d,82% 的煤样小于6 d。煤芯气体解吸具有阶段性,气体解吸速 率的降低主要由煤芯平均含气量的变化引起,初始解吸速率及其衰减特征与煤岩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有关。解吸率与煤级 相关性不明显,但随灰分产率增加而显著降低。镜质组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煤层气解吸率,惰质组则相反。吸附时间随固定 碳含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缩短,但有一定离散性,与灰分产率、显微组分含量之间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气PM2.5中多溴联苯醚污染水平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雪  刘大锰  孙俊玲 《现代地质》2010,24(2):355-361
2008年1月、9月和10月在北京城区5个采样点共采集9个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遵循US EPA-1614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中14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质量浓度,研究了北京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 9个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中PBDEs的质量浓度范围为2.82~57.94 pg/m3,平均值为15.67 pg/m3,BDE-209的质量浓度为0.34~7.32 pg/m3,PM2.5样品中PBDEs的质量浓度冬季高于秋季;高溴代联苯醚在颗粒物中的含量高,低溴代联苯醚的含量低;交通源对大气颗粒物PM2.5中PBDEs的污染贡献值很小,工业污染源贡献大于交通源,从含有溴代阻燃剂的物品释放到大气中的PBDEs对大气颗粒物PM2.5中PBDEs的污染贡献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大庆宋芳屯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刘大锰  彭承文 《现代地质》2012,26(1):175-183
从储层宏观与微观非均质性入手,分别研究了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层内、层间、平面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区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到沉积构造、渗透率韵律以及夹层分布等的影响;从物性和隔层分布特征方面分析了层间非均质性特征,自下而上葡萄花油层非均质性呈现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非均质性较好。研究区主要发育正常粒间孔、缩小粒间孔和粒内溶蚀孔,整体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发育良好。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研究区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沉积微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主因素。最终对葡萄花油层主力小层进行储层评价,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面积和分布范围,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中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煤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分布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态、世代交替、有机硫的结构及煤中硫的地质成因。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地质分布、赋存状态、迁移聚集机制及其环境危害。并对煤及燃煤产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赋存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指出了煤中有害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煤层的含气性及渗透性可以利用纵波AVO技术及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方位AVO技术进行研究.煤层气属于吸附气,储层厚度较薄,地震异常响应较弱,对地震资料的品质及其携带的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AVO与方位AVO反演理论的近似条件及模型试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震纵波数据信噪比、入射角、偏移距分布及方位角分布等参数的要求:1.观测系统设计及野外采集时应保证地震波的有效入射角在0.~30.或更大范围内,偏移距应大中小均匀分布,避免过于集中或缺失.2.地震数据应有足够宽分布的方位角,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应选择宽方位观测系统.3、地震资料信噪比应足够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美国Micromritcs ASAP 2000自动等温吸附仪,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孔隙特征。在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等温吸附和脱附曲线3种类型:第1类属孔结构是具有平行权构成的狭缝毛细孔型;第2类为发育一端尖灭的不平行的裂隙型;第3类属“墨水瓶”型孔。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几种常见的比表面积分布曲线及累计孔体积分布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9.
动物碎屑的光性变化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泥盆纪地层中缺乏镜质体使得正确评价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极为困难。但在下古生界中含有海生有机质笔石和几丁虫等 ,由于其光性特征随成熟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而被用于表征有机质成熟度。在 4 50~ 70 0nm可见光谱范围 ,由于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特性反射率随成熟度增加 ,表现出与镜质体及沥青相似的变化趋势。这表明 ,随成熟度增加 ,笔石和几丁虫的分子结构芳香度及芳碳定向性均发生相似的变化。在低成熟阶段 ,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降低 ,表明芳环聚合程度低 ,芳碳含量少。在中等成熟阶段 ,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呈平稳型式。在高成熟阶段 ,笔石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呈上升趋势 ,表明具有高芳香度 ,芳香分子定向性增强。在Ro ,max为 2 5%左右笔石发生结构转化 ,但直到Ro ,max达 12 %也未发生石墨化作用 ,表明笔石主要发生增碳作用。笔石和几丁虫的光性参数是下古生界地层的极为有效的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笔石,几丁虫,虫牙等动物碎屑的时空分布、光性特征及影响动物碎屑反射率的因素。由于下古生界源岩中缺乏能表征成熟度指标的镜质体,使得动物碎屑反射率无法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直接进行对比,而得利用CAI、红外参数及沥青反射率等中间媒介质间接地与镜质体反射率进行对比,由此建立起的动物碎屑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的准确程度就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动物碎屑分布层位有限及本身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