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GPS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GPS测量以其显著的定位特点,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它取代了常规的大地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现在已渗入到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交通管理、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石油、气象和地球科学等许多研究领域。同时GPS还涉及数学、天文学、数字通讯、计算机科学、测绘学等多学科领域。GPS测量应用的广泛开展,使观测精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成为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点。由于GPS测量涉及多学科、多应用领域,给研究的方向、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影响GPS测量精度的因素和常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2.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 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在9760~11300aB.P.,1220±40~1660±40aB.P.和287±93~394±83aB.P.。估计Ⅳ~Ⅱ期堰塞湖库容量约2150km3,835km3和81km3。冰川阻塞湖坝的溃决释放突发性洪水,对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及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任静  李超  刘宇平  武振坤  任磊 《岩矿测试》2018,37(3):275-282
经历反复埋藏暴露演化过程的河流阶地样品,难以用常规方法将原生宇宙核素10Be、26Al有效分离。本文在前人实验方法基础上,使用人工挑选、磁选仪分选及酸洗方法,分离样品中碳酸盐、含铁矿物及大气生成的10Be,进一步优化了石英提纯实验流程。结果表明:长度为9 cm、内径为1 cm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装置匹配4 mol/L氢氟酸淋滤液,可将B、Mg、Ca、Cr、Fe、Mn、Ni、Ti和Be、Al有效分离,Be、Al回收率分别可达95.7%、85.7%。阳离子交换树脂能有效分离Be、Al,两元素回收率均达到85%。获得10Be/9Be和26Al/27Al流程空白分别为2.19×10-15和1.63×10-15。优化后的实验方法显著提高了河流阶地样品中原生宇宙核素10Be、26Al的纯化效率,且10Be/9Be和26Al/27Al流程空白数值与国内外实验室具有可比性。采用本方法获得了成都平原冲积物10Be、26Al暴露年龄分别是76.36±9.51 ka和69.44±14.13 ka,为评价龙门山前缘隐伏断裂构造特征和活动性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壳活动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位于川青地块及其南缘鲜水河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GPS监测表明,川青地块及其邻区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递变下降的顺时针涡旋转动的总趋势;鲜水河断裂带有较高的移动速率;工程区东、西两侧的测站之间有一定的水平速度矢量差。工程区为高地应力区,并可产生局部高应变能带。鲜水河断裂带为我国西部的强震带;川青地块内部已发生5级以上地震25次。与中强震有关的断裂带通过工程区,并表现出工程区地壳活动性。地壳活动性将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丹巴县甲居滑坡GPS地表监测阶段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介绍GPS 用于地质灾害滑坡地表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并通过在四川丹巴县甲居滑坡区布设的GPS 监测网的测量, 阐述了在GPS 滑坡监测时,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 GPS 滑坡监测的精度达到毫米级, 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6.
李农  李建芬  刘宇平 《海洋学报》2010,32(9):5954-5958
针对一类混沌系统,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混沌反同步设计方案,基于该方案,设计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了参数不确定系统的混沌反同步和未知参数的辨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李建忠  刘宇平  沈战武 《地质学报》2012,86(12):1972-1993
通过野外填图、坑探和钻探以及室内测试、研究认为:黑牛洞铜锌矿床原来可能是一个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被动边缘裂谷的大型甚至特大型海相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含矿围岩是糜棱岩、千糜岩、糜棱片岩、变晶糜棱岩、变粒岩、浅粒岩和构造蚀变岩,剪切型矿化和蚀变带包裹了矿体,原岩是石英砂岩、泥质石英粉砂岩、泥质岩和硅质岩夹基性火山岩、少量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经过变质达到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以块状、角砾状和准块状矿石为主的矿床是富铜矿,矿石的铜平均品位为1.68%,锌品位平均为1.53%;矿化与褪色带、硅化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以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型浸染状矿化岩或矿石(分别简称剪切型矿化岩或矿石)为特色,具有与糜棱岩、千糜岩相同的变形特征,可见两期以上的金属矿物透镜体、变形条带和不协调微褶皱.矿床具有原地韧性变形改造、变质再生矿床的特点;矿石、矿体的围岩和氢、氧、硫、铅、硅同位素特征显示,块状、准块状和角砾状矿石的矿质基本来源于剪切型矿化岩或矿石,是变质生成矿床,也是原矿石的再生矿床,而剪切型矿化岩或矿石可能是中元古代海底火山-裂谷作用形成的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经过多期韧性变形、变质改造形成的,是溶解为主的化学再活化的残余.构造改造、再生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4.26±0.5Ma.,形成于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28.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GPS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1.54ram/a,中段为2.77mm/a,南段为5.23mm/a。现代构造活动性质总体表现为挤压走滑;同时,由北向南逐渐由挤压走滑转变为伸展走滑,其原因为在青藏高原总体运动条件下的相邻活动断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0.
云南小江断裂中南段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江断裂为川滇地块、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是一条重要活动断裂。本文利用GPS监测结果,综合处理得到了欧亚框架下的运动速度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小江断裂中南各段的运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裂中段东支断裂运动速度为3.37±3.20mm/a,西支断裂为3.29±2.73mm/a;断裂南段为3.63±1.76mm/a。整个断裂表现为左行走滑为主兼有挤压活动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大的构造环境一致,表明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挤压碰撞下,高原东部川滇地块受华南地块、印支地块的阻挡作用,小江断裂产生逆时针移动,呈左行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