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9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81.
对新疆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 4 0 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 ,谱线特征为马鞍型 ,其坪年龄为 2 10 .5 9Ma± 0 .99Ma,最小视年龄为2 0 8.0 7Ma± 1.2 2 Ma,等时线年龄为 2 0 7.14 Ma± 1.92 Ma,三者均十分接近 ,说明所测石英样品的年龄真实可靠。坪年龄代表了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印支晚期。结合西南天山大区域内金、铜及其他矿种的成矿部分集中在印支期这一现象 ,认为西南天山在印支期一定存在着某种缺其不可的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 ,在区域内统一制约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2.
台湾金矿的化探与综合勘探刘家军,陶正章(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金矿,化探,综合勘探,台湾台湾的金矿主要为岩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山早期(0.9~1.6Ma)。岩金矿周围几乎均有砂矿产出。岩金矿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1)中央山脉...  相似文献   
283.
层序地层研究——找矿勘探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地理论和方法已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近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域对沉积,层控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控制作用,文章从理论和实例阐述了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域的控矿作用,指出层序地层研究将是找矿勘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4.
Wilde  P 刘家军 《世界地质》1993,12(4):74-79
沉积岩中元素的富集取决于每个元素的化学性质。这些元素是风化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石化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的产物。但是人们认为,不活泼的碎屑物质组分具有初始火成源的特征。这一认识对研究黑色页岩的物质来源有很大帮助。为了确定低钙质(CaCO_3<1%)海相黑色页岩中碎屑花岗质和火山物质的来源,采用研究火成岩的典型微量元素判别图来检验那些表面上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不受成岩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的影响)微量元素的富集。通过对寒武纪至侏罗纪完整的地层剖面中约200个黑色页岩样品的中子活化分析获得叮化学分析数据。La—Th—Sc三角图解能鉴别出微量元素来自上地壳、陆壳,或是洋壳(Taylor和Mclennan,1985)。所有低钙质黑色页岩样品都集中在上地壳的区域内。人们普遍用Th—Hf—Co三角图来鉴别它们是来自上地壳还是整个陆壳,或是洋壳。在黑色页岩形成的环境中,由于Co元素对氧化还原很敏感,故在三角图解中,用一个不活泼的化学元素(如Rb)替代Co是必要的。取代以后,所有黑色页岩样品均集中在上地壳的区域内。为了确定花岗质组分的来源(Pearce等,1984),样品在Ta—Yb图解和Rb—(Yb+Ta)图解上的投点都集中在边缘分离火山弧花岗岩(VAG)、同碰撞花岗岩(Syn—COLG)与板块内花岗岩(WPG)三者的交界处。大部分样品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域内,无洋脊花岗岩(ORG)出现。Wood等(1979)的Th—Hf/3—Ta三角图解证实了海相黑色页岩中少量的微量元素来自玄武岩。黑色页岩的投影点很集中,且集中在高Th含量区域,但落于各种玄武岩区域之外,说明黑色页岩来自大陆壳。  相似文献   
285.
286.
硒—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的一个重要指示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人们所了解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主要指示元素是Sb、As、Tl、Hg、Te等。通过对西秦岭南亚带较典型的拉尔玛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研究,提出Se也是此类金矿的一个重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287.
经研究确认,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属于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该矿床类型的首次确认,为华北陆块北缘寻找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提供了例证。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赋矿地层(即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其上为条带状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结晶灰岩。含矿岩系中存在硅质岩、含铁硅质岩、碧玉岩及萤石重晶石矿层。硫化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岩层中,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床含矿岩系具有"火山碎屑岩、硫化物矿体、碧玉岩"的"三位一体"特征。矿石具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矿石中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有益元素为Au,S,Pb,Zn,铜矿石品位较高,属富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属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是,在海相酸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之间,地表存在与硅质岩共存的黄钾铁矾、铁帽型硫化物氧化带;具有以铜为主的铜、锌组合的化探异常;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物探异常。  相似文献   
288.
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硒是一种稀少而又分散的无素,在各种地球化学样品中含量甚微,在自然界它不易形成独立矿物而分散于其他矿物和介质中.早年人们只知道硒及其化合物的毒性,20世纪到50年代才发现硒还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它对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显著作用,已经引起医学、地学、农业和生物等方面学者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玻璃工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国防工业、化工、医学和农业等.  相似文献   
289.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都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导致的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西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套复杂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中,主要受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矿石中含有大量显微自然金、银金矿,明金可见。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由造山作用引起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虽然一些造山型金矿床与中酸性岩体相邻,但矿化与岩浆活动不具直接的成因关系。西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轻微变质的寒武系至三叠系沉积岩中,明显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金矿床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和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的固溶体金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Ba。成矿流体由早期形成的地层水被后期大气降水补给活化形成,也有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的加入。在伸展背景下大气降水通过循环演化形成了较浅层次的流体系统,导致Au等成矿元素发生沉淀而形成浸染状矿石。西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并形成于花岗岩岩体附近。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矿石中存在显微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碲化物。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与变质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流体不混溶导致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0.
湖北渔塘坝硒矿床中次生自然硒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量次生自然硒的发现,不仅对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解决或改进含碳硒矿石或岩石中硒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