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其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较大争议。锦石岩段以厚层—巨厚层状中-粗砂岩为主,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中薄层—极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层。本次采集的锦石岩段顶部中层状泥岩样品的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稀土总量较高,ΣREE = 191.19×10-6~308.73×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 = 0.52~0.63,负异常明显,δCe = 0.91~1.27,Ce无异常,古盐度 = 10.74‰~16.21‰、B/Ga = 3.89~5.04、V/(V+Ni)= 0.74,代表了在干旱到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下,缺氧条件下的半咸水沉积水体,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短期有淡水注入,可能与其暂时性河道发育有关。La/Yb-ΣREE图解和Hf-La/Th图解研究表明,丹霞组锦石岩段泥岩的母岩物质成分以长英质和基性岩为主,具有岛弧属性。  相似文献   
12.
红层盆地岩性差异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红层盆地的岩性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导致发育的丹霞地貌形态迥异。本文以赣东北信江盆地、粤北丹霞盆地、陕北地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总结了红层盆地中常见的岩石及地貌类型,提出岩性在丹霞地貌坡面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信江盆地中,龙虎山、龟峰等挺拔高耸的山峰主要发育在盆地南缘的河口组厚层砾岩中,而盆地中部贵溪、弋阳地区的近圆形山丘则产在塘边组大型交错层理风成砂岩中;与其类似,丹霞山的赤壁陡崖主要发育在丹霞组厚层砾岩夹风成砂岩中;相反,陕北地区波浪状地貌主要发育在洛河组风成砂岩中。利用河道-山坡综合地形演化(CHILD)地貌模拟软件,假设在同样的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分别模拟了细砂岩、细砾岩、中砾岩构成的山体坡面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细砂岩山体易形成较为平缓的坡面,中砾岩易形成陡峻崖壁和巷谷,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细砾岩则形成较为明显的沟壑系统。CHILD模拟结果与实地观测一致。因此,红层岩性差异在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未来地貌定量模拟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赣中大王山钨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结合带西缘大王山—于山W-U-Sn-Au多金属成矿带,为典型的石英脉型矿床,其赋矿岩体具有多阶段特征。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晚阶段细粒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5.1±0.89 Ma,与早阶段形成的中粗粒花岗岩形成时间接近(147.8±1.9 Ma);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得到成矿年龄为147.6±1.8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南岭地区及其周边的燕山期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一致。辉钼矿中Re的含量具有指示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大王山钨多金属矿床的辉钼矿中Re含量较低,为2 215×10-9~10 183×10-9,与以钨为主、共生或伴生钼的矿床特征相吻合,指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壳源或壳幔混合源,即在160~110 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主应力作用方向发生转变,促使我国东部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期后热液与围岩碱交代明显,大量成矿物质被萃取,并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  相似文献   
14.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其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丹霞组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争议。锦石岩段以厚层—巨厚层状中-细砂岩为主,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薄层—极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层。本文通过对丹霞盆地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进行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该套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该套砂岩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显微镜下石英颗粒常见港湾状撞击凹坑,颗粒边缘发育铁、锰及泥质边框,胶结物主要为蒙脱石和方解石。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表面可见碟形撞击坑,具有风成沉积特征。该段砂岩粒度范围窄,分选性好,其稀土总量ΣREE = 40.2×10-6~215.0×10-6,LREE/HREE = 5.54~12.46,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负异常明显,Ce无异常,具有与中国大陆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Pb、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组成,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介于56.99~75.87之间,反映了较低的古风化程度,指示了干旱、炎热的的古气候条件。La/Yb-ΣREE图解和F1-F2判别函数图解研究表明,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的母岩物质成分以古老上地壳的长英质为主,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属性的陆内裂谷特征。丹霞盆地晚白垩世锦石岩段沉积时期,具有干燥的地表沉积环境,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相山矿田与铀矿床及铅锌矿床有成因联系的脉石矿物和赋矿围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床与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各具特点:与铀矿床相关的脉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低于与铅锌矿床相关的相同脉石矿物微量元素含量,说明它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经历了外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围岩与铅锌矿床脉石矿物较接近,而与铀矿床脉石矿物相差较大,说明铅锌矿床的脉石矿物与围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铀矿床的脉石矿物与围岩之间差异性较大;相同脉石矿物在成矿期和成矿期后∑REE、LREE/HREE和Eu正负异常情况差别较大;铀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具有极低的Th/U值(0.12),显示幔源特征,而铅锌矿成矿期脉石矿物的Th/U值(11.2)高于富矿围岩(5.33);通过Eu的正负异常情况和微量元素比值判断,铀矿床和铅锌矿床在成矿阶段,均经历了由高温环境向低温还原环境演化的过程,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整体高于铀矿床。  相似文献   
16.
赣中大王山-南村钨多金属矿集区产出一套与钨、钼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中、细粒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侵入体,本文通 过对大王山矿床赋矿花岗岩进行LA-ICP-MS 锆石U-Pb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47.8±1.9 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 物,成岩时间与赣中及南岭地区的主要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一致。花岗岩富硅、富碱、强过铝,贫钙、贫 镁、分异指数(DI) 较高,暗色矿物含量极少。REE配分曲线具有“海鸥型”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亏损Ba,Sr及 Nb,Eu,P,Ti等,富集Rb,Th,U,Pb,K等。在εNd(t)- T图解上,矿集区周边中生代赋矿花岗岩多投点于华南元古代地 壳演化域之上,其T2DM年龄(1.39~1.66 Ga) 亦低于华南地壳的平均年龄(1.7~1.8 Ga),可能与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少 量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有关。结合花岗岩Sr-Yb分类图、Q-Ab-Or三角图以及锆石饱和温度,表明该套花岗岩应该为一套 高分异的过铝质淡色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江南地层区奥陶系宁国组下段陆续发现了多处透镜状灰岩及菱铁矿等碳酸盐岩夹层,前人对其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形成与热水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Σ(CaO+MgO+LOI)为95.67%~89.89%,分布范围较窄,反映了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相山火山盆地是世界第三大火山岩型铀矿区,并且深部伴有Pb-Zn-Ag矿化。该矿区赋矿围岩主要是早白垩世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及变质岩。随着对该地区研究的深入,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与矿化点在疑似火山颈的深部被发现,然而目前对相山火山盆地古火山通道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打鼓顶期与鹅湖岭期火山通道是否有继承关系?通过测量及分析相山火山盆地流纹英安岩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相关数据,结合野外流面及线理产状,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并初步得到如下认识:(1)铁磁性矿物是流纹英安岩磁化率的主要载体;(2)虽然相山火山盆地后期脆性断裂活动发育,然而从野外岩石露头来看流纹英安岩并没有发生强变形,且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_j小于1.1,指示脆性破裂对磁组构数据影响甚小;(3)研究区内流纹英安岩的磁面理总体上表现出较低的倾角,湖溪镇东部的流纹英安岩大多数表现出低角度或者近水平NNW-SSE方向的磁线理,湖溪镇西部的流纹英安岩则表现出NNE-SSW方向的磁线理,结合盆地内部钻孔及MT资料,指示相山火山盆地流纹英安岩火山通道应位于盆地西侧书塘附近,与碎斑熔岩火山通道可能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海囊谦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囊谦盆地是在藏东北段沿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分布着一系列呈NNW向展布的中小型古近纪盆地的典型代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的格架内,系统分析了囊谦盆地贡觉组古气候、沉积相标志、物源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特征,认为贡觉组可划分为三段式结构,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环境;砾石成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江西相山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山火山盆地主体岩石为一套由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流纹英安斑岩、粗斑花岗斑岩及似斑状花岗岩组成的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体,具两个岩浆活动亚旋回。岩石具有富硅、富碱、低钙和低镁的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显著,稀土配分曲线呈四组分模式,具明显的负铕异常。各岩类之间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指示了杂岩体各类岩石之间的同源性。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粗斑花岗斑岩及似斑状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T_(2DM)较为接近,分别为1.67Ga、1.66Ga、1.66Ga和1.63Ga,略低于残留锆石~(206)Pb/~(238)U年龄(1787.9Ma)和华夏地块出露的最古老岩石(斜长角闪岩)内的岩浆锆石SHRIMP U-Pb年龄(1766±19Ma),SiO_2与P_2O_5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岩相学特征和Sr-Nd的二元混合模式,推算出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上地壳中元古代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有少量幔源的参与(平均含量为22.82%)。每期亚旋回不同岩类之间随着成岩先后顺序,Na_2O和K_2O含量逐渐增高,但SiO_2含量逐渐降低,表现出反序演化特征,可能表明岩浆房内发生过正常的分异作用,反映岩浆房内酸性成分在上偏基性成分在下的分布状况,第一亚旋回的末期或者暂歇期又有酸性岩浆的重新加入。第一亚旋回分异程度较强,以分离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第二亚旋回以分离钾长石为主。燕山晚期江西境内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并不是一致的,有由南向北逐渐演化为板内裂谷的趋势。相山地区在141~132Ma之间表现为陆内造山后的伸展阶段,在125Ma附近逐渐演化为板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