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于三峡工程当前几乎成为热门话题;而三峡工程地质勘查与地质勘查部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术界对工程的关心是不言而喻的。常言“温故而知新”,我刊特约得一组“话说”文体的文稿,自本期起将连续刊载,以增进专业学术界的兴趣。《勘查撷英》栏目,欢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勘查项目特别是重大工程地质勘查进行认真的有成效的总结材料,以便更有意识地汲取经验教训,使整个勘查界受益。  相似文献   
12.
由地科联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组织的国际水工建设工程地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9月13日至19日在苏联梯比利斯召开,有24个国家的278名代表参加。我国派出由电力部、水利部和地质部共同组成的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水工建设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褶皱地区坝基勘探经验”、“地震构造与水坝工程建设”、“关于坝与水库建设和运营中总体运动问题”、“岩溶和强渗透性碳酸盐岩区坝与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水坝破坏和失事的地质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岸沿岸移民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其水库的百万移民大都采取就地后靠安置,水库沿岸地质条件较复杂,滑坡、崩塌众多,地质灾害对移民的安全有重大影响,国家对三峡水库沿岸移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给予高度重视,在几十年长期勘察研究的基础上,拨资进行现阶段的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工作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科学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14.
论滑坡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性滑坡分类体系基础上,把握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遴选最能表征其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形成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建立滑坡具体地质模型体系。滑坡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为其分析、计算、评价与监测预报奠定模式基础,并有助于对滑坡活动的全面抽象掌握,最终提高滑坡工作的科学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5 三峡工程坝址区风化壳的工程 地质特征 三峡坝区的岩体为晋宁期花岗岩—闪长岩侵入体(岩基),岩性从中心相的花岗岩(东部的莲沱一带)向边缘相逐渐过渡为闪长岩(西部的美人沱一带)。  相似文献   
16.
地球磁极倒转的星地碰撞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广润  张宏泰 《地球科学》2005,30(3):371-376
地球磁场多次发生南北(正负)磁极位置的变换, 即极性倒转, 这已为大家所公认; 但造成这种极性倒转的原因, 则是迄今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难题.基于地球磁场的发电机效应理论和星地碰撞的动力效应研究, 探讨了外星撞击地球造成地磁场极性倒转的可能性.研究表明, 当外星沿与地球自转的正逆不同方向撞击地球时引起的地球转速快慢变化, 可导致地球内部核、幔圈层之间的转速相对快慢关系(相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从而受其控制的液核涡旋方向及相应的地磁场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于是就形成地磁极性倒转.这是一个新的思路, 它给地磁极性倒转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动力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17.
按岩溶塌陷的类型, 对其成因机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武汉市岩溶塌陷勘查与防治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8.
环境地质学术报告会于 2 0 0 1年 4月 3日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举行。这次学术报告会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调查部主办。环境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润应邀作了“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专题报告。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长安大学从事环境地质专业的师生、陕西地调院及我所承担环境地质项目的科技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有关领导聆听了报告。刘广润院士广证博引、图文并茂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报告阐述了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 ;空间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工程地质工作的最大效益机会存在于工程规划选址之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工程地质工作的目的在于寻求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最有利的结合,使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尽可能避免、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在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工程地质工作都可为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