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71.
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80—2001年的XBT月平均海洋上层温度资料对与El Nino和Southem Oscination(ENSO)相关的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以上(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和上层热含量南北不对称的气候态出发,将其分为“北部”、“赤道”和“南部”三个子区域。发现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调整要领先于Nino3区,并且其释放的热量与El Nino事件的强度成正比,而El Nino事件爆发前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量积累的多少对El Nino事件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热带西太平洋赤道外区域也是ENSO热泵的一部分,其中北部子区域的上层热含量年际调整要超前于赤道和南部子区域,在热泵中起征兆的作用。通过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距平场与:Nino3指数的超前滞后相关关系分析发现,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年际调整表现出明显的南北不对称,北部子区域内信号时间超前且涉及的空间范围广,南部时间上落后且空间上局限在一个窄带状区域内。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年际调整的路径是:热含量年际调整信号率先在太平洋北部子区域出现,然后发展到太平洋赤道和南部子区域,再沿赤道向东发展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72.
南海东北部及台湾海峡环流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个正压的数值模式研究风应力、黑潮对南海东北及台湾海峡环流的影响。结果为:(1)以风应力为驱动机制时其流态特别是在台湾海峡的流动具有季节性,但未反映南海黑潮分支的存在,在冬季也未见有南海暖流出现,但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终年存在着1个气旋涡;(2)以黑潮为驱同制时,黑潮通过巴士海峡侵入南海海域,并导致东沙群岛附近气旋性涡旋的形成,另外,模式体现黑潮东海分支,南海暖流及台湾暖流的存在,并表明广东沿岸  相似文献   
73.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深、浅海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BSCS模式,它不仅考虑了波-波间非线性能量转移,而且包含了折射、底摩擦等浅水效应,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为了求解这一方程,将计算区域依水深不同划分为不规则的三角形元,计算每个格点上以△t为时间间隔的离散谱值。时间差分用改进的两步Lax-Wendtcff格式,空间微分用空间中三角形平面对x, y方向的斜度来近似。已知条件为网格点的位置及其水深、风场等,通过计算机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为方向-频率谱(或浪要素)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对南海中部海域以及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多次调查[1,2]。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生产者,是直接吸收和转换能量的,是生态系中关键的一员,尤其是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的多少,是决定次级和三级甚至层次更高的生物量的,只有摸清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才能估算其它层次的生物量,所以,若要构作海洋生态系的模型,第一步就必需作出浮游植物的亚模型。  相似文献   
76.
77.
<正> 岩溶水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由于岩溶在地表和地下的发育方式、发育程度、发育性质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以及受地形地貌和地质体所制约的充水补给源等因素的影响,其地下水流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现就湖南安化青山冲黄铁矿岩溶水矿床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揭露出来的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采用的勘探方法讨论于后,以收抛砖引玉之益。一、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78.
庐山降水化学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庐山大气降水中离子浓度随高度降低而增高,但pH值减小。锋面过境降水与变性高压西南侧降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以及山下与山上测点离子浓度比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气流来向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气溶胶对降水中SO4=贡献为91.0%。气流不同来向影响气溶胶浓度。不同天气过程,不同离子的云下冲刷过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9.
80.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前人已经对麻棚岩体进行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岩体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其花岗岩类型仍存有争议。本文对麻棚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麻棚岩体的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和岩浆源区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Na2O+K2O、Ba、Sr、LREE含量和K2O/Na2O值,较低的Al2O3、MgO、Rb、Nb、Ta、Th、U、Y、HREE含量和Mg#值,无明显的Eu异常,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Ba-Sr花岗岩。新获得的3个不同相带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4±1.4、131.2±2.2和129.5±1.3 Ma,且具有相似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反映了麻棚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计算获得麻棚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值为-27.00~-15.4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358~1 765 Ma。麻棚岩体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