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小凌河、大凌河、双台子河、大辽河附近的钻孔资料,分析了4条河流附近的沉积物组成以及工程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沉积物为粉土、黏土和砂土为主,在小凌河地区14 m以下地层出现了厚度达16 m的砾石层;辽河三角洲小凌河和大凌河地区浅部地层有一层超过1 m的淤泥层,工程性质较差,除淤泥层外,其他地层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0%,以中低压缩性土为主;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承载力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桩径为1 200 mm,壁厚24.0 mm的钢管桩情况下,辽河三角洲地区30 m深度处地层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值均可达到9 000 k N,但在淤泥层、粉质黏土和黏土层的承载力出现急剧减少的现象,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持力层。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陆地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土工试验和粒度分析,发现埕北海域沉积物主要以粉土和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地区分布有粉砂和淤泥质土。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物、水深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等因素,可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工程区:Ⅰ区、Ⅱ区、Ⅲ区和Ⅳ区。针对4个工程区,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选择直接影响工程稳定性的5个主要因素即:沉积物类型、主要持力层埋深、主要持力层承载力、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类型作为评价因子定量对各区稳定性进行评价,发现4个工程地质区的稳定性分别为:Ⅰ区(稳定区)、Ⅱ区(不稳定区)、Ⅲ区(较不稳定区)和Ⅳ区(较稳定区)。以此为研究区的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3.
本文利用2006—2010年在广西沿岸海域获得的4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2个站位的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以及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的计算,探讨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输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为主,主要类型为泥、砂质泥、粉砂、泥质砂、砂、含砾泥质砂、含砾砂、砾质砂;中值粒径范围跨度较大;分选系数由岸向海逐渐变大;大部分区域呈极正偏态。研究区沉积物输运趋势整体上有向岸输运的趋势。在防城港南侧海域和雷州半岛西侧分别有一个汇聚中心,廉州湾附近沉积物向湾内堆积。潮流作用下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的研究表明,该海域的日平均单宽输沙通量较小,与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一致,净输砂方向受潮流流速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4.
165.
黄河三角洲桩西至黄河海港海域冲淤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胜利油田海堤防护工程有27.7km的临海海堤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测资料推算,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桩西至黄河海港海域25a,50a一遇波流共同作用下冲淤变化,得出研究区海域冲淤演化特征。为该海岸段海岸防护工程加固方案的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的灾害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6.
现代黄河三角洲埕岛油田海底管线的调查发现了许多管线悬空现象。分析表明,悬空主要在3种条件下产生,其中平台周围冲刷坑导致的管线悬空是最主要的。经计算可知,所调查管线的最大允许悬空长度为18.6m,其中有3条管线悬空长度已超过此值,应及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7.
莱州湾东岸沿岸输沙率及冲淤演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海岸防护手册>的CERC公式对莱州湾东岸的沿岸输沙率进行计算;同时根据莱州湾东岸自身特征,采用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经验模型-抛物线模型对莱州湾东岸的平衡状态进行预测,结合两者分析得出莱州湾东岸的冲淤演化动态:屺姆岛南侧西端略有冲刷;龙口湾顶基本无泥沙进出;招远岸段遭受严重的侵蚀;石虎咀处于淤积状态.针对侵蚀岸段提出了防止海岸蚀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8.
利用1982—2017年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CFS模式实时预测资料,通过SVD诊断分析,选取影响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同期关键区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及OLR因子场,建立预测与观测场相结合的组合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该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对1982—2017年的回报结果显示:与观测场的空间相关系数较CFS模式原始预测结果有显著提高,多年均值从-0.06提升到0.38,最高可达0.85。同时,此降尺度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回报出华西南区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16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