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质学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正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研究该矿床铀的赋存状态直接关系到铀的地浸开采及矿床成矿机理研究。鉴于早期工业钻孔数量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该矿床铀的赋存形态进行较系统研究。本文通过α径迹蚀刻、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哈达图矿床铀的赋存状态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2.
笔者通过对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内糜棱岩岩性、显微构造及岩石组构等要素的鉴定及测量,系统研究了糜棱岩带的力学性质和运动学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根据相关年代学资料,探讨糜棱岩的形成时代及与铀成矿年龄的关系;结合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探索岩石组分活化转移与应力、应变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韧性剪切环境下的铀成矿机制。这对该区糜棱岩成因认识的提升和指导找矿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对白水矿点蚀变带中变价元素V、Se、Mo、Re、Fe3+/Fe2+和亲硫元素Cu、Pb、As、Cd、Sb与U含量的配置分析,认为白水矿点的铀矿化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的预富集,后期发育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不排除叠加了热流改造作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85.
瑞雷面波勘探作为一种无损原位检测方法,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岩土工程测试与环境工程中,其中频散曲线的提取则是得到面波速度的重要一步。这里将短时傅里叶变换与广义S变换两种线性时~频分析方法用于瑞雷面波的频散曲线提取,并加以对比分析它们的应用效果。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记录分析得出:①短时傅里叶变换只能对浅部能量较强的高频部份的瑞雷面波的频散曲线提取效果较好,而对低频能量较弱的部份提取效果则不佳;②广义S变换通过λ和p两个参数的引入,使其能根据信号频率的高低自动调解窗函数的形态与大小,具有多分辨的特性,使其同时对高频、低频的瑞雷面波信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瑞雷波的勘探深度。  相似文献   
86.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近年来盆地中部相继发现一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预示该区域具有明显的找铀前景.结合该区铀成矿与地层结构、断裂、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地质认识,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探测试验研究,分析研究成矿有利区平面上的重力异常、磁异常、放射性异常特征,以及剖面上的地震响应特征,半定量地建立了成矿有利区的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模型:平面上,矿(化)体主要位于剩余重力异常的梯度带及附近,异常范围主要于-1×10-5~1×10-5m/s2,位于"两高夹一低""U"型和"高、低"半"U"型土壤氡浓度异常带上,位于"高、低"半"U"型剩余磁异常的过渡带部位.剖面上,矿区主要位于宽缓"U"型充填状河道地震相体内,"U"型河道的两侧及内部多出现弯曲、间断、陡立等类似断层的同相轴特征,"U"型河道内部矿(化)体多呈中弱振幅、中低频率、低连续性的杂乱状地震反射特征.利用该模型在二连盆地中部预测了1片铀成矿有利区,后期通过调研分析预测区内钻孔资料,验证了该预测结果是有效的.表明本文建立的"重力+地震+测氡+磁测"组合找矿方法和预测模型,可提升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预测效果,可为类似地区铀矿勘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7.
笔者将二连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划分为初始断陷(J1-2)与反转期(J3)、强烈断陷(K1a-K1t)与反转期(K1s1)、坳陷(K1s2)与强烈反转期(K2e-E2y)等3个断陷(坳陷)沉积作用与反转作用期的交替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反转构造期,其反转类型、反转形态和反转程度不一。研究发现,在反转背斜构造核部、反转鼻状构造及强烈反转单斜构造部位,赛汉组下段主要发育潜水氧化带型铀矿化;而在反转背斜构造的两翼、较强烈和中等程度的反转单斜构造部位,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内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在微弱反转构造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不发育。据此,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和镜质体反射率反演,估算了赛汉晚期以来的剥蚀厚度,查明二连盆地反转构造的强弱分布,提出有利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区段。  相似文献   
8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之一,但其南部地区的铀矿地质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笔者从铀源、构造、沉积建造、沉积相、层间氧化作用及物化遥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的铀矿预测要素特征,在GIS平台上采用MRAS软件和特征分析法,圈定并优选出Ⅰ、Ⅱ级远景区各1处;认为店头-瑶曲地段、彬县-旬邑地段是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9.
从塔木素典型铀矿床的剖析入手,厘定了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预测要素。根据预测要素构置了区域预测变量,基于GIS平台,应用MRAS软件,采用特征分析法,对该地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进行了预测,指出了该地区的铀矿找矿方向,认为塔木素地段、银根-本巴图地段是铀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0.
粤北302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粤北302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中的方解石、石英、萤石等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方解石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矿前期至矿后期,成矿流体的演化具有盐度和均一温度不断降低的趋势;矿前期存在两次中高温度和中高盐度的流体作用。不同期次的方解石碳同位素1δ3CPDB值为-6.14‰~-9.71‰,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于深部的岩浆——地幔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