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996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假如美国也长时间闹雪灾,夏威夷火山爆发,假如日本、欧洲没人搜索或者忽略这个目标,假如彗星呆在银河里不出来,或者在北极附近转悠,假如彗星突然爆发亮于15等甚至13等,假如我们这里连续晴天,假如月亮不大,假如我的设备不出问题,假如彗星特征明显,假如网络通畅,假如我们及时看图,假如我们仔细看图,假如……,太多的假如了,这些1/2乘到一起,足够10次方了,看来千分之一的机会说得还不够。……”  相似文献   
982.
浅源地震是山区地壳抬升的主要驱动力(Avouac,2008)。然而,浅源大地震也触发大范围的同震滑坡,造成显著、但在空间上不均匀的侵蚀(Keefer,1994;Malamud et al,2004;Larsen et al,2010)。因此地壳抬升与同震滑坡的分布及规模间的相互作用就引发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大地震及其相关的滑坡是创生还是消毁了山区地形。2008年中国四川Mw7.9汶川地震触发了超过56000处滑坡(Dai et al,2011),其空间分布仅仅部分与构造变形样式有关(Shen et al,2009)。通过将滑坡面积一体积标度关系(Larsen et al,2010;Guzzetti et al,2009)应用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我们仔细检查了造山方量的潜在变化。我们估计,同震滑坡产生了约5~15km^3的可侵蚀物质,大于2.6±1.2km^3(deMichele et al,2010)的同震地壳抬升净方量。这种差异表明,在可能的2000-4000年的地震复发周期中(Shen et al,2009),即使只有小部分滑坡物质从造山带中运移走,汶川地震也会在龙门山导致物质净亏损。我们的结果对长期以来广泛持有的大倾滑或走滑地震能造山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并希望引起对同震滑移、滑坡量与地形生成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983.
陈棋福  华诚  李乐  程晋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4129-4137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建立该地区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地下深处的黏弹性蠕动和不同部位间的接触关系,模拟计算了研究区在强震轮回活动中的时间演化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处的滑动速率比浅表的滑动速率大,龙门山断裂带周围是相对容易发生应变积累的地区,其5~19km深度也是高应力聚集成核区,随时间推移的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引发强震.本模拟分析证实了重复地震观测所揭示的龙门山断裂带存在深浅活动速率差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出乎预料的汶川MW7.9地震的孕育机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应充分利用重复地震这一天然的"地下蠕变计(subsurface creepmeter)"来探测深部构造变形的活动,为强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必要的"原位(in situ)观测"约束信息.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对26口井岩心观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在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中识别出典型的震积岩。该区震积岩代表性沉积构造有液化砂脉、液化卷曲变形、环状层理、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微断层、微裂缝、震裂岩与震碎角砾岩,其中液化砂脉和液化卷曲变形是地震引起的主要软沉积变形构造。震积岩垂向序列划分为两类:一种以脆性变形为主,自下向上依次为下伏未震层,扰动层,微断层、微裂缝及震裂岩层段,液化卷曲变形层段,震碎角砾岩层段,液化砂脉层段及上覆未震层;另一种以软沉积变形为主,自下至上依次为下伏未震层,环状层段,扰动层,球枕构造及负载构造层段,液化砂脉及液化卷曲变形层,枕状层及上覆未震层。富县探区延长组中的震积岩说明在该盆地晚三叠世存在一个强地震事件活跃期;震积岩中的微裂缝、微断层、震裂岩及液化砂脉可改善储集层物性,同时震碎角砾岩和网状砂脉也是良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985.
986.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发现古近系砂岩储层渗透率普遍较低,低渗透气藏在多个含油气构造均有分布且表现出致密砂岩气藏特征。根据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对西湖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大范围分布背景下西湖凹陷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沉积、气源岩、储层及封盖保存条件,埋深≥3 500 m的古近系砂岩普遍进入致密储层阶段,是致密砂岩气藏发育的有利层位,与鄂尔多斯盆地在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生-储-源储配置条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西湖凹陷初步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87.
我国扶贫旅游产业链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链的概念出发,结合扶贫旅游的本质要求,给出扶贫旅游产业链的定义,并对其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基于我国扶贫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结合扶贫旅游产业链优化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提出通过扶贫旅游产业链内外扩展和延伸来实现其优化,以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及价值分配功能,具体包括培育核心扶贫旅游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加快产业链本地化、加强产业和部门融合及区域合作等路径。  相似文献   
988.
本文采用焦作市建站50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焦作持续冰雪低温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出了焦作建站50年以来的8次10d以上持续冰雪低温天气过程的500hPa平均位势高度和距平场,总结出发生低温冰冻灾害的大气环流分布特征;通过分析500hPa侯平均场大气长波、超长波演变,发现“拉尼娜”事件下必须高度关注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989.
首先从7个方面阐明了零一地电压高的可能因素,对济宁市工商银行计算机房零一地电压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用电路图分析零-地电压高的理论因素,通过电路图分析使用隔离变压器以后零-地电压接近于零的原因,并逐一排除,从而找出导致济宁工商银行零-地电压高的原因为UPS的供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0.
0801号台风“浣熊”的生成及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ino综合海温指数资料、海表面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分析大尺度气候背景、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等的变化,对0801号台风“浣熊”生成时间偏早、快速加强、减弱迅速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8月爆发的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导致次年4月赤道西太平洋及南海南部海表面温度较多年平均偏高,南海南部上空对流活跃,强度偏强,副高也偏强、偏北,副高南侧的偏东流场和过赤道气流引起的西南流场形成的季风槽区极易产生扰动,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方面,“浣熊”在短短12h内迅速完成3级跳,与弱冷空气影响有密切关系,但当“浣熊”移动至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后,陆地摩擦的增强和沿海海表面温度的降低导致了“浣熊”的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