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开展矿区外围找矿工作是矿山增储、缓解资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为了查明广西融水374铀矿床外围铀矿并圈定成矿预测靶区,本研究利用地电提取测量法进行探索。在含矿剖面开展找矿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已知矿体正上方能获得清晰的主成矿元素异常,示矿效果显著,说明利用该方法在研究区进行找矿是可行和有效的。通过对13种地电提取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F1(Pb-Zn-Ce-Eu-La-Nd-Yb)、F2(U-Th-As)、F3(Sb-W)、F4(Mo)4种元素组合因子并确定F2因子为研究区主成矿因子,F1因子为伴生因子。绘制F1和F2因子得分异常图,对元素组合异常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w(U)/w(Th)>1/3的异常区域对寻找铀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单元素因子、F1因子、F2因子以及w(U)/w(Th)值异常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共圈定两处靶区,其中Ⅱ号靶区成矿前景更大,是进一步寻找隐伏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云南西邑铅锌矿区的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知剖面试验研究—建立找矿模型—未知区找矿预测"的研究思路,在云南西邑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应用研究。通过研究验证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区寻找类似隐伏铅锌矿的可行性,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地质—地电化学找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研究区董家寨内共圈出1个Ⅰ级预测靶区,2个Ⅱ级预测靶区,1个Ⅲ级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地热开发利用主要用于洗浴、种植养殖、供暖等方面,用于工业尚属首次。以河南省延津县克明面业有限公司利用地热烘干面条为例,分析当地的地热地质条件,结合具体的开发利用方案,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利用地热不仅节约企业成本,而且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探索新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吸附相态汞测量法是一种有效的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推断隐伏构造的方法。常规Rhg测量法通过测定土壤中各相态汞的总含量,认定其为致矿异常进行找矿预测,忽略了非致矿汞异常的干扰。对此,在研究常规土壤吸附相态汞测量法基础上,提出"阶梯升温式Rhg测量法"。为进一步研究两种方法的差异性,选择在西藏隆子姐纳各普金多金属矿区已知金矿体0线剖面,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0线剖面土壤样品测试分析,确定两种方法最佳测汞时间为150″,最佳释汞上限温度为150℃,200℃,280℃,400℃及650℃。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释汞上限温度释汞曲线与0线剖面金矿体对应情况,得出阶梯升温式Rhg测量法优于常规Rhg测量法,并选定阶梯升温式Rhg测量法150℃(Hg0),280℃(HgCl)及650℃(HgSO_4)测汞曲线为区内主要找矿标识。结合测区地质情况和阶梯升温式Rhg测量法对未知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了3个有利成矿靶区,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三峪地区位于甘肃崖湾–大桥金锑矿带,属于国家级整装勘查内,具有金、锑、铜等多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在研究区开展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Au、Ag、Cu、Pb、Zn、Ni、Sb、Bi、Hg等9种元素原始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特征及元素的变异系数、浓度系数等方法,对9种元素基础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元素空间富集状态及分布趋势。结果显示,Pb、Zn、Sb和Au具有一定的找矿指标,利用SPSS 25对9种元素进行聚类及因子分析,共划分出F1(Ag-Pb-Zn-Sb)、F2(Au-Cu-Ni-Bi)、F3(Hg)3种组合元素,通过衬度异常法得出元素组合异常下限,根据软件Sufer 13对组合元素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共圈定出4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缩小远景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那渠地区铀成矿潜力巨大,与铀共生的钼矿也达到可综合利用的程度。然而目前该区钼矿系统的勘查工作依然缺乏,致使钼矿的找矿勘查依据不足。为了优选那渠地区钼矿找矿靶区,在该区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系统采集了3295件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Au、Ag、As、Bi、Hg、W、Mo、Cu、V和Ti共10种元素的含量。多元统计分析显示Mo是该地区主成矿元素之一。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对原始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划分出Ag-Cu-V、Bi-Ti-W、As-Mo、Au和Hg五组成矿元素组合。采用衬度异常法计算各元素和元素组合的异常下限,运用Geochem Studio 3.5软件将各成矿元素组合衬度数据处理并绘制成异常图,结合地质条件共预测圈出3个找矿靶区。对Ⅰ号找矿靶区进行探槽和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一个工业钼矿体,钼品位0.11%~0.15%,平均值0.112%。对Ⅱ号找矿靶区开展探槽工程验证,通过刻槽取样分析,显示钼品位均达到了矿化标准。研究结果指示那渠地区钼的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青海省都兰县石灰沟地区开展的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叠加系数对石灰沟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0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Cu、Pb、Zn这4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3组成矿元素组合(Ag-Cu-Pb-Zn,Au-As-Sb,W-Bi-Hg)。通过衬值异常法圈定组合异常显示:研究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最后,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套合结果,在研究区优选了3处金铜铅锌多金属找矿靶区(A,B,C)。   相似文献   
18.
干旱荒漠景观区面积辽阔,找矿潜力巨大,受限于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被认为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难点重点区。本研究简要总结干旱荒漠景观区潜在的金属微粒向上迁移的机制,依据其作用范围分为:潜水面以下的机制,包括地下水作用、压力泵机制、地气流和电化学迁移机制;潜水面以上的机制,包括毛细管作用、植物吸收、气态物质迁移和生物扰动。研究中介绍各迁移机制的作用原理、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认为每种机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均能以不同形式运移相关的金属微粒,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漫长的地质演化,任何机制不可能独立单一地存在,彼此间相互协同作用。另外,潜水面以上与包气带有关的机制主要发生在沉积地段的运移覆盖层中,在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地气类方法、选择性提取方法、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电化学方法)找矿之前,有必要了解研究区古气候、沉积物性质和地貌演化史,便于合理选择采样层位和采样介质,尽可能发现由金属运移机制引起的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9.
红垭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中祁连构造带内,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成矿条件优越。为有效提取矿致地球化学异常,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重分形模型(S-A)方法对研究区沟系641件土壤样品异常进行了提取及ilr(对数比)变换,并结合密度曲线及箱线图,对比三类数据(原始、对数、ilr变换)元素的多元统计含量特征,运用S-A提取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及背景。结果显示,ilr变换后数据消除了数据闭合效应,元素含量更接近正态分布。主成分分析得到2类不同的元素组合,PC1为Cu、Fe、Mn、Ni、Pb、Zn元素组合,即中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形式,代表与侵入体和断裂有关的Cu-Pb-Zn多金属矿化,反映了铜多金属矿成矿过程的叠加;PC2为Au、As、Sb元素组合,代表与金锑矿化有关的低温热液活动。PC1分解图显示,PC1低背景、高异常主要分布在安山岩地层中,且周围附近有中酸性侵入岩及构造破碎带,为铜多金属矿提供物质来源,经异常查证,发现铜矿体1条。研究认为,红垭豁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S-A所圈定的综合异常可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