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18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18OH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氩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认为马家窑金矿属再平衡岩浆水热液矿床,金青顶和十里铺金矿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本文作者首次在国内开展氩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成果表明:马家窑金矿的 ̄(36)Ar在温度300℃以下相对含量低于10%,金青顶和十里铺金矿则高达90%以上。说明前者以岩浆成因 ̄(40)Ar为代表,而后者则以大气成因 ̄(36)Ar为代表。示踪研究结果与氢、氧同位素一致,表明氩同位素在示踪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研究方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团结沟金矿氧氢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团结沟金矿成矿热液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来源,成矿W/R值较小(0.05~0.15)。通过对东露采区蚀变岩石的系统采样和氧同位素分析,获得氧同位素平面等值线趋势图,指示出矿体与高18O蚀变花岗斑岩有密切关系。利用大气降水二阶段理想演化定性解释了高18O蚀变岩石成因。一个浅钻岩心的氧同位素组成向深部具明显升高趋势,指示金矿主矿体还在深部。  相似文献   
14.
胶东区域岩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的地层、中基性脉岩、花岗岩以及碱性玄武岩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和对比,给出区域各主要地质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值域。应用华北铅构造模式图,论证了区域花岗岩主要源于胶东群变质岩。其中形成于中生代的与成矿有主要关系的花岗岩(郭家岭式花岗岩和滦家河式花岗岩)及中基性脉岩主要是胶东群重熔结晶分异的产物,而前中生代的某些花岗岩则为胶东群交代混合岩化的产物。区域碱性玄武岩由华南地幔向北下插后喷发形成。  相似文献   
15.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 ̄(12)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 ̄(18)O_(H_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水δD_(H_2O)值平均分别为-73‰、-80‰和-92‰。经反演计算,提出成矿流体是中生代大气降水(δ ̄(18)O=-15.5‰,δD=-115‰)与5km以下深部中基性岩在350~400℃时,有效W/R比值从0.01至0.05之间交换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华南25个含钨锡花岗岩铅(Sr、NdO)同位素组合特征模式表明,含钨锡花岗岩多元同位素组成在不同铅同位素(构造-岩石-成矿)省,显示出有规律的明显差异。南岭铅同位素省(B-1),含钨锡花岗岩源岩为浅变质泥砂质高级上地壳,而南扬子省(B2-2)的为中浅变质泥砂质夹地侵物质的低级上地壳岩石。如果把含钨锡花岗岩统称为“S”型或“改造”型花岗岩类,是不够严密的。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中期,Craig首先应用H、O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技术,论证Salton湖地热含矿卤水(可达300℃以上)与红海深海槽含矿热卤水(约60℃),分别和当地地表水与红海海水有成因联系。此后,对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研究,不仅证实了大气降水、海水热液成矿作用的广泛存在,提出既有高W/R(水/岩)比值体系,也有低W/R比值体系,而且对水—岩体系岩石H、O同位素组成研究后,发现了一批与大气降水成矿作用有关的低~(18)O蚀变岩石。  相似文献   
18.
江西德兴铜厂铜矿水-岩体系氢氧同位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铜厂铜矿床露天采场岩石76个全岩氧同位素组成表明,该超大型铜矿的形成与具有5个水-岩交换成矿体系汇集在一起有关。水-岩体系计算表明,成矿流体储库形成是大气降水与千枚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在300℃以及W/R比值为0.5左右条件下形成,而后上升进入矿化沉积体系时温度降低,W/R比值超过10.0,计算的最少水量达1.9×1010t以上。  相似文献   
19.
焦家式台上蚀变岩型金矿地表及浅部绢英岩δ18O值平均在12.5‰,δD值在- 75‰,分别比新鲜原岩花岗闪长岩高出2‰~3‰和20‰。垂向1000 m以下,即沿矿体倾斜方向1500 m以下,绢英岩的δ18O和δD值分别降低为+8‰和-95‰左右,显示出比原岩亏损18O,但是D含量几乎不变。相应地,石英和绢云母蚀变矿物对的δ18O值分别从14‰和12‰左右,降为深部的11‰和9‰左右。综合资料表明,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与深部中基性岩呈面型淋滤相互作用,温度为350~400℃,有效W/R比为0.001左右时形成的演化大气降水含矿储体热液,随之上升进入破碎带充填呈线型扩散水/岩相互作用,有效W/R比超过5.0,降温的缓冲开放体系中矿化沉积。  相似文献   
20.
胶东金成矿区岩石氧氢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胶东区域与金矿有关的各主要地质体氧氢同位素组成背景进行研究,给出了燕山早期“玲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滦家河型花岗岩)氧氢同位素背景值为δ18O=7.8%,δD=-110‰;燕山晚期郭家岭(型)斑状花岗闪长岩背景值为δ18)=10.0‰;昆嵛山复式岩基背景值为δ18O=8.5‰,δD=-90‰。胶东群变质岩各岩性段δ18O=5.1-11.3‰,δD=-81--96‰,表明其源岩既有幔源中基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