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密云水库东西库区的水质与浮游藻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泊生态工程因其净化效果好、投资小、运行简单等优点,近十多年来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云南洱海污染治理的工程技术之一--桃溪河口净化工程的设计思路.该工程基于暴雨径流输送污染物的特征,将水力工程、土石工程与生物工程有效结合,通过在桃溪河口建立溢流堰,将桃溪正常来水导截入由桃溪河口9个废弃鱼塘改造而成的净化池进行净化.工程运行的水质监测表明,该工程已发挥一定的净化效果,对TN的去除率达55.2%-86.9%,其中对NO3-N和NH4 -N的去除率都较高,对P的去除率达76.4%-88.2%,对悬浮物的去除率达29.4%-49.5%.  相似文献   
22.
对上海崇明岛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明岛表层土壤未受人为污染。运用标准化方法计算了崇明岛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镉、铬、铜、铅、锌、砷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建立了元素镉、铬、铜、铅、锌、砷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确定其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0.19、71.97、31.32、24.79、86.43、8.34μg/g。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显示,标准化方法能有效计算土壤中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获得的基线符合其定义和实际意义,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基础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23.
包头市表层土壤多元素分布特征及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按4个/km2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均匀混合形成一个组合的分析测试方式,在包头市研究区内共采集了884个土壤样品,组成了221个分析测试样品.分别用ICP-MS、XRF、GF-AAS和AFS法测定了土壤中34个元素的含量.通过对表层土壤多种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1)该地区表层土壤富含Ca、Mg等碱土元素.(2)贫...  相似文献   
24.
刘晓端 《岩矿测试》1992,(3):266-267
“区域地球化学在农业和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研究”是1991年国家科委牵头组织,由地矿部、卫生部、农业部、中科院共同承担的地学、农学和生命科学综合性前沿研究项目。6月初在北京召开了首批科研成果汇报会。 地球表层的营力作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和近数十年来工业迅速发展所造成的污染,使地球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趋严峻。研究表生地球化学背景,探  相似文献   
25.
As(Ⅲ)毒性高,易迁移,且是厌氧条件下地下水中主要存在形式。纳米铁颗粒在含砷水体处理中受到广泛关注,而锌具有比铁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且更易保存,被认为是用于氯代有机化合物还原的最佳金属,但有关纳米锌用于水体中砷的研究很少。本文研究了纳米锌吸附As(Ⅲ)的反应动力学性质和吸附As(Ⅲ)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应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内扩散三种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锌吸附As(Ⅲ)的过程更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k2为0.18 g/(mg·min),吸附量为0.47 mg/g,且去除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批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锌对As(Ⅲ)吸附最佳条件为:振荡时间120 min,纳米锌投加量2.5 g/L,pH值2~7。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纳米锌对起始浓度为0.565 mg/L As(Ⅲ)和0.568 mg/L As(Ⅴ)进行吸附试验,As(Ⅲ)和As(Ⅴ)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9.5%以上,表明纳米锌对As(Ⅲ)和As(Ⅴ)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处理水体中砷的吸附材料之一。以纳米锌作为吸附材料与传统方法相比,并不需要将As(Ⅲ)预氧化成As(Ⅴ),在实际应用中可简化水处理程序,节约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26.
密云水库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提取化学分析技术,对密云水库的柱状沉积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磷形态的提取分析,研究了各种形态磷在表层及垂立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沉积物中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无机磷占总磷的76.88%。95.09%。沉积物中总磷及其不同形态无机磷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为:总磷、可溶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Ca—P合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Al—P和闭蓄态磷变化幅度不大,Fe—P、有机磷的垂直方向变化情况较复杂。潮、白河流域总磷与各形态磷在表层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水库所受上游流域工业活动和人为污染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27.
密云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的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密云水库为例,研究了水库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有机磷的关系,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和有机磷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底层,是由于一些以磷为营养素的富营养化指示藻类在水体中逐年增加,它们死亡后的残骸经分解-矿化后在底积物中累积的结果。沉积物和孔隙水中磷的剖面特征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中的磷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是由于沉积物的表层微生物和活性有机碎屑层比较丰富,有机质降解和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使溶解性磷酸盐进入孔隙水。对沉积物磷形态、总有机碳及孔隙水中总磷对磷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中的磷主要来自沉积物的铁结合态磷、铝结合态磷、溶解态磷三种形态,孔隙水中总磷以及总有机碳含量对上覆水中总溶解磷浓度存在较大的影响,这些为研究水库沉积物作为水库内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8.
密云水库水质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环境水质分析给出两种新的统计方法——同一种污染质浓度在深度分布上的单调相关性及不同污染质分布或相同污染质层间分布的协相关性度量,挖掘实测散点数据的潜在信息,给出针对密云水库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9.
以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表层土壤环境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土壤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多环芳烃(PAHs)、有机质含量,含水量,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确认长期的工业活动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绿地施用农药是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0.
沈阳细河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与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沈阳细河沿岸翟家、彰驿和黄腊坨地区13个土壤剖面样品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土壤环境危害较大的3种重金属元素Cd、Hg、As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了5个表层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As、Cu、Cr、Zn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存在,残渣态所占的比例较低,表明表层土壤中Cd的活动性较强,容易迁移进入生态食物链。大部分样品中Hg以残渣态为主。除Cd外,土壤中其余6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含量都比较低。7种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顺序为:CdHgPbZnCrCu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