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62.
韩效忠  刘权  王明太 《铀矿地质》2009,25(2):116-121
在总结前人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赋铀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方法为构造识别、构造应力场、平衡剖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个体到系统,由单一学科研究到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的盆地构造分析思路,并以伊犁盆地南缘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为例介绍了这些构造分析方法在铀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基于稳定采空区场地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并对采空区地基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提出一种适合于采空区地基的荷载影响深度 确定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场地不同区域剩余变形进行预测,提出考虑活化变形、剩余变形、附加变形的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荷载相同时判别系数越小(0.10 (自重应力)、0.08 、0.07 、0.05 ),荷载影响深度越大;判别系数相同时建筑荷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也随之非线性增大。(2)对于一般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附加应力)= 0.10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对于复杂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0.05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3)在常规方法上( 0.20 )确定的荷载影响深度 ,对于采空区地基经对比分析,1.4 和1.8 荷载影响深度可作为一般采空区地基和复杂采空区地基工程设计参考。(4)在不引起活化变形的最高层数建筑荷载下,地表剩余变形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主要是土层附加压缩变形。(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内边缘沉降较大、不均匀沉降明显,不宜作为建设场地;采空区中央沉降较小,没有明显不均匀沉降,宜作为建设场地。  相似文献   
64.
江西修水县西北部元古代九岭群大坑组露头较好,各种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发育.运用地层学、沉积学与构造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其地层层序,探讨了其变质变形特征、沉积古地理与构造古地理.根据大坑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浊积扇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熊兴武  印纯清 《地球科学》1996,21(3):254-260,T001
江西修水县西北部元古代九岭群大坑组露头较好,各种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发育,运用地层学,沉积学与构造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其地层层序,探讨了其变质变形变形特征,沉积古地理与构造古地理根据大坑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浊积扇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66.
G856-ZD质子旋进磁分量仪是在原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的基础上再开发而成的.该仪器采用双CPU工作方式,并且保留了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的原有功能.其基本原理是用补偿法测量磁分量.将探头放在一组正交Helmholtz线圈内,同时加上补偿电流,使探头所在的空间得到均匀的补偿磁场,从而实现了磁分量和磁偏角的连续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67.
刘权 《北京测绘》2021,35(4):539-542
河床变形观测是水闸工程观测的重要部分,以金汇港南水闸为例,其内外河调水启闭闸门造成水流回旋,致使水闸内外港河床变形,在水闸外侧120 m处出现深坑.介绍Seabat T50-P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水闸外侧河床变形观测的实施,结合两期观测的数据,使用Surfer软件建立河床地形的等值线图,并做出深坑形态变化及河床冲淤分析.研究表明:河床内深坑向西及向南延伸,面积扩大明显,应加强深坑监测频率,重点关注深坑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对深坑进行填埋处理.  相似文献   
68.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较为复杂,从水位动态和水化学组份难以判断孔隙水和地表水对其影响程度的主次性。本文通过水位和水化学组份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水文地质特征,将二者对裂隙岩溶含水系统的影响程度的主次性进行量化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9.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位于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带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带。通过对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成矿元素、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 ,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及H、O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分析 ,认为该成矿带可分为两种矿床类型 ,即砂砾岩型铅铜 (钴 )矿和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二者为同一热卤水成矿系统的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 ,两类矿床可互为找矿标志。下部砂砾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Cu Co Pb Ag As(Ni Zn Cd) ,硫同位素组成表明富集轻硫 ,海底热液活动不强烈 ;上部碳酸盐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Pb Zn Cd As Ag Ba ,硫同位素分布具塔式结构 ,显示具海水还原硫和深源硫的混合来源 ,有强烈的海底热液活动。提出该成矿带的找矿目标应以上部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为主 ,同时应当注意下部砂砾岩型铅铜矿及其含铜砂页岩中钴的综合评价和工业利用。  相似文献   
70.
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上卡拉塔什矿区含铜砂页岩中发现较高含量的钴,并伴有铜、镍、铅、银等多种有益组分,原生钴矿物可能与镍一起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本区钴矿的容矿岩石为含铜砂页岩,成因类型可能属喷流-沉积型钴铜铅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