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In this study,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kuruma shrimp (Marsupenaeus japonicus) was examined by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intestinal bacteri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acillus spp. on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 Samples of the intestines of kuruma shrimp fed normal feed and Bacillus spp. amended feed. PCR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alyses were then performed on DNA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the guts. Population fingerprints of the predominant organisms were generated by DGG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al V3 16S rDNA amplicons, and distinct bands in the gels were sequenc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ut of kuruma shrimp was dominated by Vibrio sp. and uncultured gamma proteobacterium.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PCR-DGGE is a possible method of studying the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 of shrimp.  相似文献   
62.
对重组表达的海洋生物抗菌肽对虾素3-2进行亲和层析纯化,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凝聚法制备了重组抗菌肽海藻酸钠微囊,以微囊的形态和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对制备的微囊进行体外释放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氯化钙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0%时,制备的微囊为完整的球形,冷冻干燥后的直径约为1.1 mm,包封率为83.87%。微囊在模拟胃液(pH 2.0)中2 h左右释放量趋于稳定,释放量低于14%;微囊在模拟肠液(pH 7.8)中不断释放,5 h时释放量达98%,表明微囊具有良好的肠溶性而可以抵抗胃液的破坏,可以用作重组抗菌肽缓释/控释制剂,为抗菌肽在水产病害防治过程的口服给药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以初始体质量为(2.74±0.17)g 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 在室内养殖池进行60 d饲喂实验, 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刺参肠道菌群、部分免疫指标及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和乳酸菌代谢产物各2 mL/m3(按饲养水体折算), 配制2 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与乳酸菌代谢产物均显著降低了刺参肠道弧菌数及大肠杆菌数(P<0.05);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能使刺参肠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 溶菌酶活性有所提升, 其中乳酸菌制剂实验组与代谢产物实验组免疫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两实验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 乳酸菌制剂与乳酸菌代谢产物对刺参的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力及生长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梅汛期南亚高压活动的谱特征分析——角动量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2003-2005年100 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选取符合文献[2]确认的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具有季节性大幅度东进、北移和东进且伴随北移的15个个例,分析了南亚高压季节性演变与江淮梅雨期的相关.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0~40 °N纬度带的角动量输送谱,进一步分析、归纳了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过程所具有的角动量输送谱的演变特征和类型.得到了具有相当共性的诊断结论.这些结论对识别具有什么样特性和中纬度长波槽的发展与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之间存在着的响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本文指出在盛夏季节不同纬度间的环流相互作用对造成南亚高压大幅度东进、北移的响应关系还有待积累更多个例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5.
刘梅 《广东气象》1996,(3):26-27,25
1活动概况和主要特征1.1生成个数少1995年在西北太平洋(含南海)共产生热带气旋24个,23个达到编号标准;仅一个热带低压,比常年平均数显著偏少,是近45年来最少的年份之一(195年生成编号热带气旋20个)。台风占全年编号数的比例比正常偏少22%。表11995年热带气性发生激与历年平均比较1.2生成时间集中第一个热带气旋出现在《月底,最末一个结束于12月31日。l、2、3、5月份无热带气旋生成;8、9、10月为热带气旋多发期,分别为6个、5个和6个,达到历年同期高峰值,占全平年数的74%。其中10月份比历年平均值多2个;6、7、11月份比历年…  相似文献   
66.
1概述我省去年4月份下半个月中,除雷州半岛外,全省均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按雨峰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6~18日):17日,我省北部及广州市郊出现了中到大雨,第二天除东南部沿海地区及雷州半岛外,全省其它地方均出现了大到暴雨,其中珠江口西侧出现了大暴雨。第二阶段(19~22日):19日在西北部出现了大暴雨,很快雨区往南扩展,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其以东沿海和阳江市地区,最大雨量中心在阳江,达1664mm。ZI田雨势明显减弱,仅在阳江~珠海的沿海一带有大雨。第三阶段(25~26日);25日…  相似文献   
67.
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对2005年6月20日柳州市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城市渍涝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渍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8.
刘梅 《地下水》2018,(5):199-201,211
西安5号地铁线横跨浐河,须设计修建浐河大桥,浐河是西安城区的城市河,也是排洪行洪河道,进行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位处进行水文分析计算,采用实测径流系列水文比拟法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按照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桥位处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5号线浐河大桥处的100 a一遇的洪峰流量为1 128 m^3/s,经复核浐河桥梁底高程按100 a一遇洪水计算应为421.15 m,根据5号线浐河大桥设计桥底部高程为431.734 m,梁底高程差值10.584 m,大桥桥梁最低高程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研究结果为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雍水、冲涮数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高空急流异常与江淮入梅的关系,得出:东亚高空急流对江淮入梅早、晚有一定的短期预测指示意义。当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时,江淮入梅偏早;反之,当东亚高空急流偏南时,江淮入梅偏晚。东亚高空急流偏北年,西北太平洋海区异常冷,亚欧大陆异常暖,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的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由冬到夏的季节转变异常偏早,导致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发生季节性转变也偏早;同时,中东太平洋地区ITCZ异常活跃,夏季风系统的推进和副热带高压以及南亚高压的北跳都异常偏早,这种环流有利于江淮梅雨季节开始偏早;高空急流偏南年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0.
江苏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酸雨潜势预报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梅  濮梅娟  尹东屏  张备 《气象科技》2008,36(4):462-467
通过对江苏4个酸雨监测点近13年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江苏酸雨发生的年平均天数、酸雨出现次数、年平均酸雨量等都具有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酸雨发生次数和酸雨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分布特征和月变化规律,发生天数和酸雨量的月变化均呈现抛物线形分布.根据发生酸雨时前期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平行分析,探讨了南京地区酸雨发生时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产生酸雨的有利条件:前一天污染物浓度为NO2≥0.04 mg/m3,PMlO N02≥0.085 mg/m3,S02 N02≥0.08 mg/m3,850 hPa主导风向以西南风为主,次之是东南风,风速小于等于12 m/s.900 hPa以下出现逆温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地区酸雨潜势预报方法并进行了预报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