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辽宁省黄海沿岸人工岸线潮间带大型海藻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调查辽宁省黄海沿岸人工岸线上潮间带大型海藻多样性情况, 于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6 月在大连湾、獐子岛、旅顺及丹东进行采样, 并与其附近天然岸线上海藻进行对比。调查结果显示, 在人工岸线上共发现17 种海藻, 以红藻与绿藻为主, 其中11 种可在相邻天然岸线发现。海藻多样性天然岸线>混合岸线>人工岸线, 但人工岸线上绿藻种类与天然岸线上的基本相同。在大连湾及獐子岛地区, 无机氮低的海域, 海藻多样性高; pH 高的海域, 海藻多样性高。调查中发现有人工岸线与天然岸线共存的混合岸线, 此岸线可看作是生境岸线(living shoreline)的一个变形, 为生物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秦松  刘正一  陈军 《海洋科学》2014,38(6):112-113
<正>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中国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著名藻类学家孙建璋先生,于2013年6月11日不幸逝世,享年73岁。值此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谨以此文悼念我们的良师益友。孙先生一生扎根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南麂岛,数十年如一日满怀激情地工作在科研一线,为我国贝、藻类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如今斯人已去一年之久,但他那踏实勤奋的作风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将永存南麂岛这片美丽的海洋生物王国。  相似文献   
33.
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煤田钻孔、煤层气井和煤样等温吸附实验等资料,分析了煤层含气性、煤级、储层压力、温度、煤的吸附能力、含气饱和度等特征,对山西省深部煤层含气量进行了预测,估算了煤层气资源量及可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煤级、储层压力、温度、煤的吸附能力、含气饱和度等参数直接或间接受埋深控制,并通过等温吸附方程综合影响深部煤层含气量,含气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估算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约8.3万亿m3,煤层气平均可采系数在30.0%~56.7%。  相似文献   
34.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 综合四川盆地龙王庙组野外露头、钻测井、岩心及薄片等资料, 对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亚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探讨了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组合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1)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可以识别出4种主要的岩石类型, 垂向上主要发育3种与颗粒滩相关的水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组合: 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滩间海—颗粒滩(—台坪);(2)颗粒滩沉积组合分布受控于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平面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 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组合主要发育在川中地区, 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组合主要发育在川北、川西南地区, 滩间海—颗粒滩(—台坪)组合主要发育在川东、川东南地区;垂向分布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 与所处层序地层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滩间海—颗粒滩组合多发育于层序中下部, 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 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组合发育于层序中上部;(3)多期颗粒滩垂向叠置组合最有利于储集层发育, 其次是颗粒滩—台坪(混积潮坪)组合, 滩间海—颗粒滩(—台坪)组合储集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35.
针对2018年4月3-5日东北冷空气回流到京津冀地区造成复杂相态降水过程典型华北回流天气个例,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地面资料,详细分析了冷空气路径、形态、对降水范围及相态的影响等。分析表明:回流冷空气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可分为4个阶段,即低层冷舌侵入、沿山堆积扩散、增强维持、变性消散阶段。在低层冷舌侵入阶段,冷空气以冷舌形式经东北、渤海侵入京津冀地区,冷舌在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冷舌在垂直方向位于干、湿过渡区,降水粒子经冷舌下方干区蒸发,造成阴天无降水天气。在沿山堆积扩散阶段,低层冷空气遇太行山堆积并向南北以扇形形式扩散,较高层次冷空气西边界扩散至太行山山区;燕山南部、太行山东部存在深厚湿层,且温度较低,出现降雪;距离山脉较近的平原地区出现雨夹雪或雪;距离山脉较远的平原地区无降水。在增强维持阶段,冷空气强度达到最强,范围达到最大;深厚湿层从太行山、燕山向平原扩展,降水范围扩大,降水相态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温度。在冷空气变性消散阶段,较高层次回暖先于较低层次,冷空气变性消失,降水趋于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