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21.
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间的成因联系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中发育有大量层控夕卡岩Cu(Au)矿床,这些矿床成为研究沉积地层与层控夕卡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的典型案例。岩石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中存在3种岩性突变界面:粉砂岩与白云岩相变组合、灰岩(或白云岩)与硅质岩相变组合和白云岩与灰岩相变组合。其中,前两种组合是区内层控夕卡岩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各组地层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较低,自身难以富集形成具规模的矿体。但是,在局部地区石炭系白云岩中的Fe含量较高,具有形成矿胚层的潜力。综合分析表明,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矿床主要受控于矿胚层、构造-岩性组合、有机质和蒸发岩-膏盐层,其中,构造-岩性组合是主要控制因素(必要条件),而矿胚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起到预富集作用,蒸发岩-膏盐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硫源以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有机质也仅在部分矿床成矿过程中发挥吸附和还原作用。这些有益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总结层控夕卡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材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22.
鸭子沟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新近发现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笔者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找矿前景。该矿床产出2种矿化类型:一种为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矿体主要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与滩间山群大理岩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中;另一种为产于印支期花岗斑岩中的斑岩型铜钼矿。通过对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析,表明与矽卡岩型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及与斑岩型成矿密切相关的钾长花岗斑岩均属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基于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23.
我国东部煤田普遍存在岩浆侵入现象,其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极大,因此准确划分岩浆侵入煤层范围是煤炭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岩浆岩、天然焦、煤等物性特征,构建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证实其在振幅、相位、频率等存在明显差异。以山东某煤矿3煤层为例,利用单属性技术、多属性聚类分析及谱分解技术等结合常规方法,圈定了煤、天然焦分界线及岩浆侵入范围。通过矿方布设的10个钻孔验证,与解释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24.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是该盆地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然而,西湖凹陷渐新世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类型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井、震为基础,岩心为核心,结合地球化学指标,通过泥岩甾烷与自生海绿石的特征,明确了渐新世西湖凹陷南部整体处于海陆交互的过渡环境,且发生5次主要的海侵事件。西湖凹陷南部渐新统以厚层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为特征,发育典型的双向交错层理、双黏土层、透镜状层理及泥质披覆,共识别出4种主要的岩相类型: 含泥砾块状中粗粒砂岩相、交错层理中细粒砂岩相、沙纹层理粉细砂岩相、纹层状泥岩相。渐新世,西湖凹陷南部主要发育潮控河口湾体系,其中包括潮汐水道、潮汐沙坝、沙质潮坪及泥质潮坪等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地形在SW向逐渐变为开阔的展布特征,说明研究区河流供源来自东北部,而潮汐水流来自西南部。渐新世西湖凹陷南部与开阔海连通,受到海侵作用下潮汐水流的强烈改造,且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无大规模的河流携带碎屑物质注入,易形成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体系。  相似文献   
825.
针对GNSS多系统组合进行PPP定位的问题,推导了基于UofC模型的多系统组合PPP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最后采用IGS观测站30 d的部分观测数据对不同组合模式的PPP进行了解算。试验分析结果表明:GNSS多系统组合PPP收敛时间与GPS单系统相比可以缩短30%~50%。对于定位精度,在观测时长较短时(如0.5 h),GNSS多系统组合PPP整体上具有较优的定位精度,N、E方向偏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3、0.5 cm和1.9、4.3 cm,短时间内由于对流层参数与垂直方向的强相关性,使得U方向精度稍差。此外,在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40°的条件下,单系统可见卫星数不足从而导致无法进行连续定位,但多系统组合具有更多的可视卫星,仍能获得较好的定位精度,使其在建筑物密集区、山区和卫星遮挡较为严重的恶劣条件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6.
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旅游资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以及天坑、溶洞、石林等典型喀斯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资源优势。研究认为,兴文县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上发育了类型丰富多样、品位高、组合好且分布集中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生态僰苗文化资源,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二期7个代表地一样具有代表性,具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资源的条件。   相似文献   
827.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缝洞型储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的精细评价,基于高覆盖率和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的电导率数据,用多尺度形态学滤波方法分离了基质孔、裂缝和溶蚀孔洞,提取了缝洞孔隙度谱。首先分析了电成像测井对裂缝和溶蚀孔洞的响应模式;其次,在简单介绍数学形态学算子的基础上,给出了结构元素选择和滤波算子构造的方法,用于电成像测井数据的噪声压制和缝洞异常电导率信息的提取;再次,基于缝洞发育处电导率异常的边缘检测结果,用椭圆形及不规则多边形函数拟合溶蚀孔洞,用多项式插值函数拟合裂缝边界,继而提取缝洞分布多类属性参数,获得缝洞孔隙度谱;最后,用实测数据对文中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多尺度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用于电成像测井资料缝洞孔隙度谱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8.
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新型基础测绘对标准化的需求,不仅能促进领域内标准的协调统一,而且也为我国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和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在研究新型基础测绘目标与内容,梳理国内当前基础测绘标准以及分析国外的测绘技术、数据产品和应用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时代测绘新技术发展、测绘事业转型升级、提高基础测绘应用性及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对标准化的需求,提出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准化内容,为后期新型基础测绘标准框架建设等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9.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WebGIS技术已成为GIS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该文阐述了该主流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又以MapGuide软件作为主要支持技术,以SQL Se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以校园信息数据为例,设计并实现了校园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图浏览、地图查询、要素编辑、三维实景浏览、数据信息的编辑等功能,为用户浏览校园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亦可以在网页中浏览、方便管理地图信息。  相似文献   
830.
中科院光学天文联合实验室昆明基地“1m望远镜Coudé系统观测终端改造”项目于1999年4月9日通过台级验收。经测试鉴定,验收组一致认为改造后的Coudé终端天体光谱图像数据化观测处理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天体的高色散分光观测和谱线的精细结构测量分析提供了一套稳定可靠的观测设备。云台1m望远镜Coudé摄谱仪是从前东德Zeiss引进的,于1980年6月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1989年前,该系统一直采用天文照相干板进行分光观测。此后,以谭徽松研究员和赵昭旺高级工程师为主的研制组成功地研制出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