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492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利用1980—2016年第二松花江流域(SSR)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环流场资料、NOAA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通过分析与SSR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相关的环流及海温,确定了超前12个月内的6个预测因子,包括:11月东亚200hPa纬向风、12月西藏高原-2指数、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2月印度洋海温、10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4月东亚100hPa经向风。在此基础上利用这 6个预测因子,利用1980—2010资料建立SSR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统计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年际增量给出SSR夏季降水的预测结果。经检验,1981—2010年,SSR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预测拟合系数是0.83,SSR夏季降水预测结果拟合系数为0.67,SSR夏季降水预测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5%,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2011—2016年进行试报实验,该模型也很好的预测出降水的年际增量变化趋势,除2014年以外,SSR夏季降水预测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绝对值都控制在23%以内,2016年仅为-9.9%。因此,通过预测降水的年际增量,进而再预测降水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测技巧,可作为有效方法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2.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3.
利用水杨醛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壳聚糖席夫碱类衍生物(S-CTS),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成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作用。以0.1mol/LpH4.5的B-R缓冲溶液为底液,还原峰电流与NO2-浓度在0.20~81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9,检测限达到2.8×10-7mol/L。用于样品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4.
陕西洛南马河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南马河钼矿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之纸房-永丰褶皱束中.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代一套经多期变质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影响的变质岩系,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构造活动强烈,燕山期花岗岩体广为出露.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附近北宽坪群长英质片岩中,明显受赋矿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影响,并与桃官坪穹隆构造有密切关系.从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该钼矿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经进一步工作,有望形成中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55.
56.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邓万明  孙宏娟 《地学前缘》1998,5(4):307-31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以钾质熔岩为主,以LREE和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为特征。区内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成分在时、空及组成分布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早期的夏威夷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有N(87Sr)/N(86Sr)比值、N(206Pb)/N(204Pb)比值递增和N(143Nd)/N(144Nd)比值递减的趋势。大量的Sr,Nd和Pb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源区:软流圈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伴生的少量酸性熔岩则可能是陆壳重熔的产物。各岩浆源随着时代的变新有向上迁移的现象。其中钾质熔岩的所谓EMⅡ型富集地幔源是本区特有的“壳幔过渡带”或者称“壳幔混合层”。在青藏及邻区,该层厚度达到20~30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厚的地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的缩短、加厚及快速拆沉等岩石圈构造演化必然结果,也是深部地质作用的反映,可能具有板内地幔柱、板内初始裂谷、板内俯冲等多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7.
讨论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技术对CCD相机系统的特殊要求,详细地介绍了该相机前端模拟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电路模块。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对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电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8.
通过该井地热钻探及区内已有石油钻探研究资料,对德州市城区古近纪沙河街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沙河街组地热资源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在沧东断裂以东都有分布,热储层厚度超过120m,地热水中碘、锶、铁、偏硅酸达命名浓度,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蓬莱市蝎子顶金矿容矿构造为NW向断裂,具NW向成串分布的特点。NW向压扭性断裂与其派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是该区金矿床赋存空间的重要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中的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是一种直接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0.
在对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纬向谐波分析的基础上, 对比和讨论了2007/2008年冬季强极涡期间和2008/2009冬季弱极涡期间平流层和对流层不同波数的行星波的变化特征, 特别关注强极涡或弱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 沿60°N和30°N行星波1波和2波振幅和位相的差异, 以及相应的500 hPa位势场的差异, 进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平流层极涡异常会对东亚有不同的影响, 特别讨论为什么同一种极涡异常, 对我国南北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会不同。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发生异常时, 平流层行星波活动有明显的异常。随着极涡异常的下传, 对流层行星波的振幅和位相也有明显的变化, 而且, 对于不同的纬度带, 其变化又有不同, 表现为: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行星波1波和2波的扰动都向南伸, 而2009年1月的弱极涡(SSW)期间和之后, 1波和2波的扰动都偏北; 在对流层, 强极涡和弱极涡发生之后不但行星波1波和2波的振幅有所差异, 其位相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 其位相的差异还随纬度而变化。就同一年(或者说对于同是强极涡或者同是弱极涡)而言, 无论是1波还是2波, 在60°N和30°N附近的扰动相比, 几乎反位相。这样就使得它们的500 hPa 位势场也有明显不同:在东半球, 主要表现为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和位置不同。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东移, 不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包括我国北方)的输送, 使这些地区的温度偏高;而2009年1月弱极涡之后, 东亚大槽西退, 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输送, 导致这些地区较冷。对于同一种极涡异常(如2008强极涡或者2009弱极涡)由于南方和北方行星波扰动的位相不同, 对南方和北方冷暖空气的输送也就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