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1960-2005年新疆地区蒸发皿蒸发与实际蒸发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an evaporation,an indictor of potential evaporation,has decreased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the trend is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increase of actual evaporation will accompany global warming,known as the pan evaporation paradox.What is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This is still an uncertain problem.In this paper,the trends of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observation-constr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NCAR Community Land Model(CLM) in Xinjiang from 1960 to 2005.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pan evaporation accompanies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actual evaporation,the tendencies of them both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t 99% level and at 95% level,respectively).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the same turning point in precipitation,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of 1986,and either before the point or after,pan evaporation has inverse trend comparing with actual evaporation and precipitation.The abo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an evaporation and actual evaporation hav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ssue of evaporation paradox described by Brutsaert and Parlange(1998) and suggest that decrease of pan evaporation indicates an increase of actual evaporation in Xinjiang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wind speed,low cloud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most likely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educed pan evaporation and the ascending actual evaporation.  相似文献   
302.
朱传耿  刘波  李志江 《地理研究》2009,28(3):716-725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相互关联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港口—腹地经济关联发展的均值关联度,对1990~2005年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发展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影响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的驱动要素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结论有:连云港港口—港城关联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云港港口与淮海经济区中的苏北、鲁南、皖北和豫东4个板块之间的关联度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即皖北和豫东保持稳定、鲁南整体下降、苏北缓慢上升;连云港港口与淮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在关联发展总体趋势较强的基础上推进,但具有明显的弱化倾向;自然条件与区位、基础设施与交通、经济水平与政策、腹地一体化程度是影响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的主要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303.
随着天文观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数据网格技术等新兴IT技术的日趋成熟,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虚拟天文台成为基于数据网格技术的解决复杂海量天文数据的访问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对现有中国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底层进行设计与实现,并完成了其核心部分一天文数据结点。天文数据结点可发布和管理异构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进而为天文学家实现对各种天文数据的无缝透明访问和处理提供了方便。本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设计的天文数据结点的体系结构,以及结点各部分的功能,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304.
测量监理工作是南海石化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工程对测量监理的要求,讨论了南海石化地下管线工程各阶段测量监理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了该工程测量监理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05.
西藏弄如日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第一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87±0.96Ma和19.70±0.30Ma。结果表明,弄如日金矿床金矿化的主要成矿时代为中新世。该成果的获得对于进一步认识弄如日金矿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找金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6.
企业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如何把自己的员工凝聚成企业的整体力量,应是企业建设自己独特企业文化的着力点。作为有着55年发展史的大型工程公司中国中元,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家”艾化,  相似文献   
307.
西藏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弄如日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雄黄化、钠长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强硅化、黄铁矿化、雄(雌)黄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从断裂-岩脉中心向两侧围岩,蚀变强度由强转弱。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的侵入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08.
根据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地区的反称笔石属(Anisograptus)标本,参照国内外Anisograptus的25种及亚种的资料,发现反称笔石类的形态变化具有原始枝末端分支推迟和笔石枝密度缩减的特点,其中,部分种及亚种的胞管密度较大,与其他种类区别明显。因此,笔者等选择原始枝长度、分支密度、胞管密度为分类依据,将Anisograptus划分为如下5个种类:A.matanensis Ruedemann,A.ruedemanni Bulman,A.tetragraptoides Bulman,A.compactus Cooper和A.delicatulus Cooper。  相似文献   
309.
李庆霞  刘波  吴安坤 《贵州气象》2012,36(Z1):11-13
根据贵阻市白云区牛场乡加油站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勘察情况,对该地区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进行了综合风险计算,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防雷工程设计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310.
刘波  姜彤  翟建青  张文红 《气象》2010,36(3):112-116
水量平衡和蒸散发过程研究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正确的观测和计算地表实际蒸散发量对认识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蒸渗仪功能单一,不仅安装费用较高,日常维护和观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观测精度也常常受到仪器系统误差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围绕着陆面蒸散发观测和解决"蒸发悖论"的科学问题,设计了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水循环、陆面蒸散发影响的野外自动观测实验的新系统,站址选择在江西省南昌县生态实验站。该新型蒸渗仪(Lysimeter)系统采用先进的高分辨率称重系统(陆面蒸散发观测精度:0.01 mm)、高精度土壤水分水势传感器(pf:0-7,国际专利号:102004010518.9)和动态IP解析技术的GPRS数据采集器(24 bit,512 k),通过地表气象站、土壤水分水势、蒸渗仪和地下水位等独立的观测实验对比,确定陆地表面实际蒸散发量以及蒸散发过程的有关参数。该系统无论在测量的精度及频次上都比传统观测方法有极大的提高。另外,除了应用于陆面实际蒸散发量的观测外,该系统装置了2004年获得国际专利的新型土壤水分、温度和水势传感器,观测精度较高,观测频次可调节幅度较大,且适应多种环境条件,能够根据不同的科学目标进行新的组合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