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物质燃烧对清洁地区地面O3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 Mode1 49C型 O3监测仪、TE Model 48C型CO监测仪和TE Model 42C型NOx监测仪,对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5年9月地面O3、CO和NOx的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获得了同步的气象数据,并详细记录了测站附近生物质燃烧的现象。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影响了O3浓度日变化规律,最大小时平均浓度出现在18时(北京时间,下同),峰值过后的5~6 h内 O3的浓度仍明显高于无燃烧现象的情况, 且从燃烧集中时段(15时左右)至傍晚(19时),O3浓度逐时上升;NOx和CO浓度日变化规律和城市地区的观测结果也有不同,浓度高值时段和燃烧时间吻合,其中CO浓度在燃烧集中时段上升明显;生物质燃烧情况下,Δφ(O3)/Δφ(CO)高于无燃烧情况, 在午后至傍晚燃烧集中且太阳辐射条件较好的时段内,NOx、CO浓度与O3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同天气条件下的个例对比结果显示:测站受生物质燃烧排放输送的影响,主导风向下燃烧个例中O3浓度明显高出无燃烧个例约0.02 mg·m-3。  相似文献   
112.
TRMM卫星观测到的华南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利用TRMM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仪(LIS)所获取的9年闪电资料(1998—2006年)对华南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地区闪电次数的年差异较大,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2倍多,闪电活动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闪电主要集中发生在春末仲夏,呈现双峰值特征,4—8月是闪电高发期(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81.91%)。闪电活动的日变化表明,8月份闪电活动绝大多数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时分,这也与对流活动相对应,5月份闪电活动除在午后有一个峰值区外,在凌晨也有一个不小的峰值区。华南地区的闪电密度高值区主要有:清远-广州一带、廉江市附近、海南岛中部,闪电密度低值区主要位于南海水面上。分析表明:华南地区闪电时空分布除与大尺度的天气系统背景有关外,还与太阳辐射、地形抬升、下垫面的性质等有关。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等是造成闪电时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地形的抬升作用和下垫面的性质及其差异是造成气候意义上中小尺度闪电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3.
2009年3月4日,天津科技馆和塘沽新港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开设校本天文课”签约仪式,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朱进博士亲临指导,并听了第一节观摩课《天文学的起源》。3月31日塘沽一中心小学与天津科技馆举行了同样的签约仪式。从此,在天津市中小学中有了天文课。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境内天山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与造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横跨天山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的走时数据,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库车-奎屯剖面660 km深度内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由P波速度模型导出了相应的上地幔二维密度模 型. 利用有限单元方法联合网格-粒子方法, 研究了中国境内天山由于密度差异分布引起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 给出了对流的基本形态特征, 并分析了上地幔对流与造山作用的相互影响关系. 结果表明: (1) 北天山—准噶尔盆地下方的上地幔中存在一个逆时针对流环, 对流环尺度为500 km左右; (2) 南天山—塔里木盆地一侧的上地幔中存在一个顺时针对流环, 但相对较弱; (3) 上地幔对流速度值在很大程度上受黏滞系数变化的影响, 但天山上地幔顶部对流速度值不应小于20 mm/a; (4) 塔里木盆地向北的水平推挤作用是天山新生代隆升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 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天山现今构造变形格局也起着重要作用; (5) 塔里木板块向北的运动对上地幔对流场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5.
倾斜断层深部不均匀滑动的反演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倾斜断层走滑、倾滑及拉张运动产生的地表位移计算公式,利用Harris和Segall的反演方法,建立了倾斜断层具多个滑动分量的反演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计算不同产状断层深部不同运动方向的滑动速率或滑动量。并以北京地区两条主要活动断层为例进行了计算,获得结果与北京地区区域应力场及断层应力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6.
117.
王威  蔡雨娜  刘洁 《地学前缘》2019,26(4):55-66
微观CT技术可以提供微米(或更小)分辨率的三维高精度数字图像,为研究岩石内部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微观CT数据的定量分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图像数据中岩石微观结构的定量表征;(2)流体力学代表性体元的确定和流体力学参数计算;(3)固体力学代表性体元的确定及固体力学参数计算。简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定量分析的实施方案,并将可视化技术作为数据分析的辅助手段。给出了糜棱岩、砂岩和灰岩三个不同样品的计算分析实例。岩石微观三维CT数据量大,尤其是包含了时间序列的四维CT数据量更为巨大,其中包含了丰富且独特的信息,处理过程复杂多变,构成了地学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8.
洪瑾  甘成势  刘洁 《地学前缘》2019,26(4):45-54
地学共享数据库(如GEOROC、PetDB等)可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库均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样品的9种主量元素(SiO2、TiO2、Al2O3、CaO、MgO、MnO、K2O、Na2O和P2O5)均有准确数据,但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数据大量缺失。鉴于REE在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我们尝试为数据库缺失的REE值提供一个补全方案,即利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方法实现由9种主量元素预测REE值。以洋岛玄武岩(ocean island basalt,OIB)为例,把从GEOROC库中搜集到的1 283组OIB数据按8∶2的比例分为两组,其中80%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用于建模,20%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集验证模型。比较了随机森林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相同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效果差异,发现无论是回归建模还是预测,随机森林方法都优于多元线性回归,且随着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关系的复杂化,这种优势更加明显。随机森林对测试数据集的预测效果整体较好,只是随着REE原子序数的增大,预测效果逐渐减弱。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原子序数大的REE与主量元素的关系更弱;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原子序数大的REE与主量元素的关系更加复杂。其次,随机森林方法预测的REE配分曲线与实际配分曲线吻合度较高,且预测所得配分曲线的区分能力较强,能够反映实际配分曲线之间的相对差异,这一点对推断地球化学过程尤为重要。随机森林方法随着训练数据的增多,其建立的模型也将越稳定,预测结果也会更精确。因此,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对数据库中REE值的预测也将更为可信、可行。  相似文献   
119.
刘洁  袁玲玲  杨智荔 《地球科学》2022,47(4):1271-1294
镁铁质岩石作为幔源岩浆产物,其成因研究有助于探讨华北克拉通深部地幔性质及其演化过程.对中条山地区镁铁质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晚三叠世(217±2 Ma)和早白垩世(121±2 Ma)两期镁铁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镁铁质侵入岩SiO2含量低至...  相似文献   
120.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全球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输送的溶解物质不仅参与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且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为了评估胶州湾海底地下水排泄状况,通过建立胶州湾内海水中226Ra的质量平衡模型来计算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胶州湾海水中226Ra的源主要有河流的输入、沉积物扩散输入和地下水的输入,海水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这几种源应该与湾内海水和湾外海水的混合损失达到平衡。除了将地下水输入作为未知项外,对其他源和汇逐个进行量化,计算得知:2011年9-10月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为7.85×106 m3·d-1;2012年4-5月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为4.72×106 m3·d-1。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输入胶州湾的营养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