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西藏坚礼弄组的植物化石新资料和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石和  陶晓风等 《地质通报》2002,21(7):428-430
1:25万措勤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夏康坚雪山的坚扎弄组中新采集到Glossopteris sp.,Pecopteris(Plychocor-pus)sp.,?Yuania sp.,Dicranophyllum?sp.等植物化石,进一步完善了夏康坚植物群的组合面貌,证实了此植物群确属华夏-冈瓦纳混合植物群。  相似文献   
82.
西藏措勤地区发现第三纪富钾岩浆岩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马润则  刘登忠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28-731
西藏措勤地区发现了第三纪富钾火山岩及正长岩,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8~15.9Ma和27.15Ma。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粗安岩,少量粗面岩、玄武粗安岩、白榴石玄武粗安岩;正长岩主要岩性为中—中粗粒或似斑状霓辉正长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初步研究表明其属于钾玄质-超钾质火山岩和碱性正长岩。这一发现填补了冈底斯北部新生代富钾质岩浆活动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3.
西藏达雄群的化石新资料和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和  陶晓风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84-786
在达雄群中新发现的双壳Ludbrookiadaxungensis,L.daxungensis,Rasatrixcf.suzulii,Arcticasubextensa及腹足Biplicaobliqu等化石,具早白垩世动物群组合面貌,表明该群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阿尔布期(Hauterivian-Albrian),而不是前人划归的中—晚侏罗世,与区内的早白垩世则弄群上部相当。  相似文献   
84.
在滇西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该地区对构造混杂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图区内构造混杂带的空间分布、内部组成及变形特征,使图幅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使该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5.
兰坪盆地侏罗纪陆相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 (尤其是陆棚海盆地 )的沉积充填具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 ,构造的控制作用在陆相盆地中尤为重要。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依据为构造作用的转化面划分为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内部依据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层序。兰坪盆地的侏罗系共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和 3个层序  相似文献   
86.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的分布、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其形成与高原隆升过程中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及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87.
该文选择四川旺苍沉积岩、岩浆岩、变南岩区作为试验区,采用CD-3微机化便携式γ能谱仪对该区不同岩类进行γ能谱测量,结果证明该方法对于不同岩类识别、填图单元划分和断裂构造的显示具有良好效果,其划分界线精度可以满足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天然电气石颜色多种多样,颜色成因非常复杂。为了更好了解它的颜色成因,采用统计学中的聚类方法对其颜色成因进行了分类。该分类方法以Matlab软件为工作平台,从测试数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中选出对电气石颜色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氧化物,如TiO2,FeO,Fe2O3,MnO作为聚类分析的特征变量。以这些变量作为距离聚类分析的基础,对所研究各种颜色的电气石进行聚类。通过聚类分析研究,把电气石颜色成因的结果与其它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证实本聚类方法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89.
麦堆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措勤盆地的北缘,由性质不同的各种构造岩片组成,岩片呈近东西向展布,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多期变形明显。其中的变质超基性岩岩片宽数米—数十米不等,经历了强烈的蛇纹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变质超基性岩虽然化学成分变化很大,但仍具较高的MgO、Cr、Co、Ni含量和m/f比值,属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是残余地幔的组成部分。该带变质超基性岩及其伴生硅质岩应属蛇绿岩构造残片,是麦堆构造混杂岩的一部分,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有关,是早中侏罗世弧后或弧间小洋盆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在西藏改则昂拉仁错地区测制了多条拉嘎组剖面,详细描述了改则县拉清乡蹦克弄拉剖面.讨论了拉嘎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首次在拉嘎组内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带,即Choristites xainzaensis-Eomarginifera组合带和Neospirifer kubeiensis-Fusisprifer plicatus-Stepanoviella(Bandoproductus)组合带,前者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后者为早二叠世,大致与萨克马尔-阿丁斯克(Sakmarian-Artinskian)期相当.拉嘎组为冰海陆棚沉积,根据冰碛物特征细分为坠石冰碛砾岩、块状冰碛砾岩和冰海水下扇砾岩3种类型,并认为拉嘎组从早到晚总体由冰海内陆棚→冰海外陆棚→冰海内陆棚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