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系统研究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米岩石的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初步研究了岩石热导率随矿物组成的变化关系、岩石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主孔2000米的岩心热导率介于1.873~4.062Wm^-1K^-1之间,平均热导率2.967Wm^-1K^-1。整体上热导率出现的频率主峰分布在2.8~3.0Wm^-1K^-1。榴辉岩热导率随着其退变质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新鲜榴辉岩热导率集中分布于3.6~3.7Wm^-1K^-1,角闪石化榴辉岩的热导率分布在3.1~3.2Wm^-1K^-1,强退变的榴辉岩热导率分布于2.4~2.5Wm^-1K^-1。片麻岩热导率主要分布于2.8~3.0Wm^-1K^-1。从垂向上看,主孔100~735米主要由榴辉岩组成,热导率整体比较大,平均3.265Wm^-1K^-1;1200~1600米主要以花岗质片麻岩为主,热导率比其它层位偏低,平均2.755Wm^-1K^-1。通过对面理发育的样品进行测试,东海地区各类岩石的热导率具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榴辉岩和片麻岩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平均值分别为4、66%和22.99%,超基性岩的热导率平均值为3.322Wm^-1K^-1,各向异性16.08%。岩石热导率在垂直于面理的方向上具有最小值,在平行于面理的方向上具有最大值。上述资料对超高压地体热结构特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2.
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最佳途径之一。流变学研究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陆岩石圈对构造作用、重力不稳定性和热结构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流变强度。岩石圈流变性质是岩石圈分层、构造复杂性和塑性流动的主导控制因素。超高压榴辉岩在地幔对流、壳-幔物质循环和俯冲带动力学起着重要作用。榴辉岩的流变性质和变形机制对于阐明大陆造山带和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岩石流变学研究在地球动力学中地位和重要性;(2)回顾池际尚先生对岩石流变学实验的贡献;(3)近几年来超高压榴辉岩流变学研究成果;(4)国外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发展态势和启示。  相似文献   
43.
以往是通过手工转图由光率体主轴获取晶轴和应力主轴的,把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运算和成图,是一个重要的附加课题.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实现轴与轴以及坐标系和投影面之间的各种转换方法,具体步骤有:(1)把费氏台下读数转换为地理坐标系下的数据;(2)已知任意两个光率体主轴求第三个光率体主轴;(3)投影面的旋转;(4)由光率体主轴获取晶轴;(5)把弹性张量从与晶轴相关的坐标系转到地理坐标系中.由此编制的处理程序和绘图软件已在应用中.  相似文献   
44.
45.
运用透射电镜方法,在山东郗山稀土矿床的钙-铈氟碳酸盐系列矿物中发现了三方晶系直氟碳钙铈矿(synchysite)的存在,其晶胞参数为a=0.712nm,c=5.616nm,衍射符号为3mR-c-.通过与加拿大魁北克某矿区产出的单斜晶系的直氟碳钙铈矿的对比研究,确认本矿区产出的直氟碳钙铈矿为其同质二象变体.  相似文献   
46.
在压力3GPa,温度1450~1600K,应变速率10-4~10-5s-1条件下,对深俯冲带和上地幔中两种重要岩石(榴辉岩和方辉橄榄岩)的流变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榴辉岩在超高压条件下的流变参数,应力指数为3.4,活化能为480kJ/mol,活化体积为12cm3/mol.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中等石榴石含量榴辉岩的流变强度与方辉橄榄岩的流变强度在上地幔浅部条件下基本相当,是多晶绿辉石岩强度的2~3倍和多晶石榴石岩强度的一半.随榴辉岩中石榴石含量的逐步增加,岩石的整体流变强度也不断增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板块汇聚速率条件下深俯冲大洋岩石圈在不同深度层次上的流变强度,以及橄榄岩和榴辉岩上地幔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俯冲洋壳从下覆的上地幔拆离出来最有可能发生在缓慢俯冲的热俯冲带中;而快速俯冲的冷俯冲带,俯冲地壳与上地幔之间在强度上是耦合的,发生拆离的可能性不大.过渡带是上地幔中除岩石圈地幔外的高强度和高黏度层.  相似文献   
47.
大别山碧溪岭和山东荣成分别发育壳源和幔源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它们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过程中与俯冲板片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两种原岩来源不同的石榴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学优选方位(LPO):[100]轴主板密垂直于面理面,[010]轴主极密平行于线理,这种橄榄石结晶学优选方位明显不同于高温地幔橄榄岩包体中的橄榄石组构,也不同于最近在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的水导致的橄榄石组构。我们认为碧溪岭和荣成石榴二辉橄榄岩中的这种橄榄石组构可能是在相对较干的超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研究为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石榴橄榄岩橄榄石组构特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8.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详细研究了产于我国湖南常宁大型内生硼矿床的萨碳硼镁钙石. 选区电子衍射(SAED)研究表明, 萨碳硼镁钙石为等轴晶系, a=1.463 nm; 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研究表明, 萨碳硼镁钙石的点群为m3m, 空间群为Fd3m, 与人工合成的萨碳硼镁钙石的空间群(F4132)不同. 讨论了天然萨碳硼镁钙石和人工合成的萨碳硼镁钙石空间群不同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9.
金淑燕  潘顺安 《地球科学》1998,23(5):473-479
利用流变学,构造岩组构学和岩石物理学综合方法,研究了女山地区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幔源包体,根据Bertrand和Mercier温度计和Nicked和Green压力计方法,利用TEMPEST程序分别计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为1100℃,1.9GPa(63km)根据温度和压力对地震纵波(Vp)的影响系数,计算了原地(insitu)温度和压力条件下Vp的速度为7.93km.s^-1这个数值与东澳大利  相似文献   
50.
硬玉石英岩是大别—苏鲁超高压(UHP) 变质带内重要超高压岩石类型之一, 其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参数(应变、应力、应变速率) 对于全面了解超高压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3个样品中的主要组成矿物硬玉和石英进行显微组构和透射电镜(TEM) 的初步研究.晶格优选方位(LPO) 测量成果表明: 硬玉组构类型与绿辉石相近, 为L, LS型; 石英组构类型主要为单斜对称.TEM研究表明硬玉滑移系以(100) [001]、(110)[001]及(110)1/2[110]为主.石英中位错发育, 滑移系以(0001)[1120]底面滑移为主, 代表硬玉石英岩折返过程中经历的区域性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