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总被引:20,自引:3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北方地质、生物和构造记录与南海及全球记录的对比研究, 讨论了中国中新世以来季风-干旱环境与青藏高原阶段性生长耦合演化的关系。研究认为, 在研究季风环境的同时, 应加强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整体系统变迁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114.
内蒙古准格尔旗树轮年表的建立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建立树轮宽度年表、早材宽度年表和晚材宽度年表,并和邻近呼和浩特气象站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年表和2—6月的降水量之和呈正相关关系。在准格尔旗西南方向、相距约500km的贺兰山树木生长主要受到5—7月降水量的支配。从这两个区域气象站资料的对比中发现,月降水量、月平均温度的多年平均值在年内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对应单月月降水量、月平均温度序列显著相关,反映了其受共同的气候驱动因子支配。从两个区域年表对各自气象站气候因子的响应可以看出,树木的生长都主要受到生长季前期和生长季早期降水量的支配。  相似文献   
115.
贺兰山过去196年降水的树轮宽度重建及降水变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属于中国北方的半干旱地区,位于东亚夏季风的西北缘。应用贺兰山南段、中段和北段的3组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合成贺兰山树轮宽度年表,应用邻近采样点的贺兰山东坡、山顶和西坡的气象站资料合成贺兰山气象数据。通过贺兰山树轮宽度年表和贺兰山气象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重建了1802—1997年2—7月降水标准化序列,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是46%。计算重建序列的11年滑动平均标准差后,发现存在着3次标准差的突然变化:1908年标准差由前年的0.38增加到当年的0.56,1942年标准差由两年前的0.57增加到当年的0.70,1956年标准差由前年的0.74降低到当年的0.63。小波分析表明,1908年到1949年之间存在显著的11年准周期,1942年出现2年准周期,该2年准周期到1959年彻底消失。1965—1997年,存在由8年向3年过渡的准周期。11年周期对应着太阳活动周期,2年周期对应“准两年脉动”,8年到3年周期与ENSO周期比较一致。故此认为,当太阳活动、“准两年脉动”或ENSO活动增强时,贺兰山地区降水变率一般比较大,年际间降水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6.
陕西黄龙树轮年表的建立及其2-3月降水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两组油松树轮宽度的研究,建立了陕西黄龙地区过去近200 a来的树轮STD、RES、ARS年表,树轮宽度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明显的下降,1929年前后达到年轮宽度最低值,与历史记载的自民国11年以来连续干旱时期相吻合(1922-1932年).经过相关函数、响应函数分析,发现树轮宽度与生长季当年2-3月降水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转换方程,重建了过去200 年来黄龙地区早春2-3月降水历史,重建序列的解释方差为44.3%(F=16.298,p<0.001).功率谱分析检测到2-3月降水存在7.69、6.90、6.06、5.13、5.00、4.88、4.65、2.02、2.00 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17.
根据树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过去248a以来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总量的演变历史,解释方差为41.9%,发现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变化。重建序列表现出6个降水较多时期(高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67—1781,1802—1814,1839-1859,1885-1915,1941-1955,1979-1991年;同时也存在7个降水较少时期(低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55-1766,1782-1801,1815-1838,1860-1884,1916-1940,1956-1978,1992-1998年。与青海省历史记载的自然灾害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或者附近地区历史记载的灾害年份在本文重建的降水量序列中均有所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证了重建序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8.
秦岭树轮记录中的ENSO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秦岭树轮宽度年表和1949年以来6次最强El Nino年和7次最强La Nina年进行对比,发现每个El Nino年都对应正的年表指数正距平,而每个La Nina年都对应年表指数的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Nino3、4)海水表层温度(SST)和树轮宽度差值年表显著正相关(r=0.269,N=121,α=0.008),1960年以后,相关系数0.480(N=33,α=0.028),同时,树轮年表序列和南方涛动指数(SOI)显著负相关(r=-0.484,N=33,α=0.013),在此基础上对1743年以来的SOI进行了重建,并且重建序列具有显著的2-3a周期。  相似文献   
119.
北极西巴伦支海盆地是全球最具勘探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基于IHS数据库最新资料,分析了该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揭示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划分了含油气系统和成藏组合,评估了盆地资源潜力,并优选了有利勘探区带。研究表明,区域上西巴伦支海盆地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南部;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侏罗系和三叠系储层,其已发现控制和探明(2P)可采储量分别占盆地总2P可采储量的72.6%和15.5%。盆地内主要发育2个已知的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侏罗系/三叠系复合含油气系统和二叠系/石炭系复合含油气系统。蒙特卡洛模拟评估出西巴伦支海盆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均值)分别为487.4×106 t、1375.6×109 m3和84.6×106 t,折合成油当量为1681.9×106 t,其中天然气占66.0%。综合资源评价结果和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分析优选出2个有利勘探区带,分别是盆地南部的侏罗系成藏组合有利勘探区带和三叠系成藏组合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20.
徐国辉  万道含  杨树强  高元宏 《探矿工程》2015,42(11):34-37,45
针对青海五龙沟矿区3320平硐89线中段布设的坑道钻孔(SZZK8905、孔深700.20 m)在钻探施工中遇到的憋泵、孔壁坍塌、缩径、回次进尺少、岩心采取率低等问题,在钻机选取、钻孔结构设计、破碎带取心技术、钻井液等方面开展坑道钻探工艺研究,成功完成了该孔的钻探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