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城市外经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小玲  夏斌 《热带地理》2007,27(5):424-428
界定了城市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外经贸应该具有总量增长、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社会和谐、改善生态环境5项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指标选取的依据,并对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2.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混杂岩伴生有大量较为新鲜的绿片岩构造岩块。对绿片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岩属于基性火山岩类(拉斑玄武岩类),并存在洋岛(板内)型(OIB)、洋中脊型(E-MORB)和火山弧型(IAT)三类玄武岩。E-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的TiO2含量均较低,为0.93%~1.75%,平均1.34%;P2O5含量为0.09%~0.15%,平均0.13%;高场强元素Zr为79×10-6~146×10-6,Hf为2.6×10-6~3.5×10-6,Nb为6.6×10-6~15.3×10-6,轻稀土呈亏损-略富集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IAT型TiO2含量比E-MORB型更低,为0.4%,P2O5为0.08%;高场强元素Zr为56×10-6,Hf为1.6×10-6,Nb为5.9×10-6,轻稀土呈略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而OIB型均富集TiO2,含量为1.96%~3.08%,平均2.49%;P2O5为0.23%~0.34%,平均值0.26%;高场强元素Zr为204×10-6~237×10-6,Hf为4.2×10-6~7.2×10-6,Nb为14.6×10-6~22.1×10-6,轻稀土呈富集型,具洋岛(板内)玄武岩特征。OIB、E-MORB和IAT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早古生代阿尔金南缘可能存在过洋盆。  相似文献   
163.
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转型及其控油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东营凹陷作为济阳坳陷一次级构造单元,现今的构造格局由四条NWW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和四条NE向断裂-背斜构造带叠合而成,可以看作是二个大型的分别受陈南铲式断裂带和利津断裂带所控制的伸展断弯褶皱体系,先后经历了NNE-SSW向和NW-SE向区域引张作用的叠加及NE向的右旋走滑作用的改造,具有NW-SE向和NNE向的双向伸展及右旋走滑变形的基本特点,这种构造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过程和油气藏的分布,构造类圈闭是主要的油气保存单元,两个方向的八条断褶构造带成藏条件较好,是油气藏主要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64.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北翼东台地区ZKA02孔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学数据的分析研究,结合区内其他钻孔的对比,确定了该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埋深297.36 m,地质年龄为2.58 Ma,置于松山/高斯极性时(M/G)分界处;中、下更新统界线埋深168.97 m,与布容/松山极性时界线(B/M)吻合,时代为0.78 Ma;中、上更新统界线埋深98.90 m,上更新统底部与本钻孔MIS5底部大致相当,时代为120 ka BP;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界线埋深11.08m,年龄约为12kaBP,深海氧同位素I阶段(MIS1)与末次盛冰期(LGM)界面为全新统底界。本孔的微体古生物分析进一步揭示了3层海相沉积层,分别对应MIS5 (74—128 ka)、MIS3 (24—60 ka)、MIS1(现在—12ka)。该结果较好地印证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发育的3次大规模海侵事件,同时也为本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划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5.
西藏东巧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巧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是蛇绿岩组合单元出露较完整的地区。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显著富集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Yb)N=7.05~12.02,Th、Nb、Ta、Zr和Hf略具有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属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OIB),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板块汇聚环境下的岛弧玄武岩(IAB)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并结合蛇绿岩与相邻地质体的关系分析,认为东巧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岩石圈上隆减压的洋岛环境,代表班公湖-怒江洋盆形成和发展阶段洋岛环境的大洋岩石圈残片。  相似文献   
166.
南羌塘盆地是特提斯大洋俯冲削减而产生的一套构造增生地质体,也是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盆地内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极少。对晚古生代曲地组2个砂岩样品进行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的研究,并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具有6个峰值:330~270Ma、560~480Ma、880~720Ma、1750~1650Ma、2400~2000Ma和2800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曲地组源区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环境;沉积物物源具有多源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推测其物源主要为晚古生代二叠纪之前的冈瓦纳大陆北缘相关地体。  相似文献   
167.
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罗田县片麻岩是由沉积岩变质而成。岩石化学成分变化范围:SiO2=61.25%~71.02%,Al2O3=14.35%~15.48%、Na2O+K2O=4.49%~6.09%和CaO=3.16%~4.80%等,表现为低铝、富碱、贫钙;富集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P、Ti相对亏损;富集轻稀土(LREE/HREE=3.24~10.51)、略具Eu负异常(δEu=0.88~0.99)。稀土曲线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向右倾式。在"CL"图像显示的锆石成因类型多为具有老核(继承锆石)新壳的变质复合锆石。老核继承锆石年龄从元古代—古生代,显示异地多时代的特点,表明其寄主岩的原岩沉积岩,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相似文献   
168.
西藏吉定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根文  刘睿  夏斌  邓腾 《岩石学报》2015,31(9):2495-2507
吉定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中段,是该带保存较好的蛇绿岩之一,通过对该岩体的研究及与附近蛇绿岩剖面的对比有助于恢复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演化过程。吉定蛇绿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堆晶岩及地幔橄榄岩四个岩石单元。壳层岩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代表湿岩浆系统分异。吉定蛇绿岩壳层熔岩(玄武岩和辉绿岩)Ti O2含量为0.87%~1.45%,平均1.1%,与印度洋N-MORB玻璃(1.19%)相似。REE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LREE亏损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与典型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相似。但其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富集LILE,而亏损HFSE,并具有较高LILE/HFSE比值特征,与俯冲带上的(SSZ)蛇绿岩相似。蛇绿岩熔岩在岩石地球化学上表现出既亲MORB,又具部分IAB的特征。结合区域上大竹卡、得几等蛇绿岩岩石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比分析,提出吉定蛇绿岩形成于在洋内俯冲带上发育起来的弧后盆地,并提出日喀则地区早白垩世洋壳演化的解释模式:雅鲁藏布江中段蛇绿岩至少包含三种组分特征的蛇绿岩体,其代表性剖面分别是吉定,得村和大竹卡,分别形成于近俯冲带的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这些洋壳共同组成早白垩世时期的与特提斯洋俯冲带斜交的一条分段发育的洋中脊。  相似文献   
169.
张俊岭  熊卫东  夏斌 《测绘科学》2007,32(5):86-87,97
由于没有提供地图符号制作工具,基于ArcGIS Engine的应用系统不能直接完成对地图符号库的扩充,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本文通过分析ArcGIS Engine的地图符号体系,详细阐述了ArcGIS地图符号的组织构建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图符号制作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方便有效的扩充地图符号库。  相似文献   
170.
广西云开地区元古代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云开地区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识别出古老的不整合事件,表现为中浅变质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中深变质岩系之上,二者在岩石组合、原岩沉积环境以及变形变质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证明上覆中浅变质岩系明显晚于下伏中深变质岩系形成。利用SHRIMP法测得下伏岩系石榴辉石岩锆石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为(1894.4±17.36)M a和(1846.8±58.58)Ma,并获得3个分析结果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817±36)Ma,其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上覆岩系中一些微古植物化石保存完好,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的时代为长城纪—蓟县纪,部分为青白口纪;获得其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法同位素年龄为(1462±28)Ma,表明上覆岩系的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明显的巨大灾变事件,其应为古元古代末吕梁期造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笔者把下伏岩系从“云开群”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天堂山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