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海西部晚渐新世主要断裂活动特征及与红河断裂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海的形成演化是众多被动型边缘海中最复杂的,而南海西部的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又是南海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本文针对前人提出的红河断裂带出莺歌海盆地后的东延、南延以及东南延问题,通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受到南北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分析,认为这期的应力主要来自南海西部近南北向断裂带的右旋剪切活动,结合红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特征,提出晚渐新世末南海西部发生断裂构造置换,红河断裂带17°30′N以南近SN走向部分被南海西缘断裂带所置换,并且构造活动特征与北部红河断裂带明显不同,南海西部晚渐新世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两种不同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2.
四川泸定韧性剪切带红军楼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泸定韧性剪切带红军楼剖面内部结构、变形变质特征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于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起始于晋宁期,澄江期已具雏形,印支一燕山期受EW挤压,产生逆冲推覆叠加脆性变形。通过对剪切带运动学的分析.结合其几何特征,认为该剪切带为平移一正断层;通过动力学分析,认为韧性剪切带是在近于垂直剪切带走向方向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岩石经强烈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云南省墨江县风别山霏细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风别山霏细斑岩年龄为266.1±1.5Ma,形成于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显示,风别山霏细斑岩SiO_2含量为75.04%~81.88%,全碱(Na_2O+K_2O)含量为7.07%~9.52%;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04~0.08),相对富集Th、U,相对贫化Sr、Ta、Cr、Au。通过图解显示风别山霏细斑岩形成于碰撞期后板内构造环境,说明哀牢山构造带的古特提斯支洋或弧后盆地在中二叠世晚期266.1±1.5Ma可能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94.
蓬错蛇绿岩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岩性单元组成,是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辉绿岩中获得一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59.0±2.1 Ma,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辉绿岩及玄武岩样品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兼具岛弧与N-MORB端元地球化学特征。两件辉绿岩样品(~(87)Sr/~(86)Sr)_i值介于0.7055~0.7063之间,ε_(Nd)(t)介于11.28~11.84之间。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为类似N-MORB的亏损地幔,并主要叠加了俯冲流体的影响。结合区域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分布及沉积记录,蓬错蛇绿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拉萨地体之下俯冲作用有关,并与藏北湖区其他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蛇绿岩一起构成区内多岛弧盆系统。  相似文献   
95.
美姑河断裂活动性研究及对水电工程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姑河断裂带穿越拟建的美姑河瓦洛水电站,其展布及活动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通过地貌、第四系、地质构造及地震等野外地质调查和断裂带石英形貌扫描、ESR测年等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美姑河断裂带是由3条断层组成的叠瓦断层带,在中更新世(Q2)以来已不具活动性,不属于活动断层,亦不具有诱发地震的能力,因此断裂带活动性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
一、褶皱形成基本条件的分析 褶皱是重要而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尽管褶皱大小悬殊、形态各异,但其形成则主要由下述两个基本条件所决定: 1.褶皱的岩层必须具有良好的成层性,以促使岩层的层面间,尤其是不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的分界面之间的相对滑动和流动。正由于这种层间剪切滑动面和褶皱岩层上部一面临空自由空间的存在,为各种类型褶皱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前提。 2.成层的岩石必须在一定方式、方向的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当由外力所决定的侧向  相似文献   
97.
依据龙门山中段映秀断裂带构造岩的宏观地质特征、显微构造及组构特征,论证了构造岩具有脆性和韧性两大类型,形成序次上为先韧性后脆性。映秀断裂带是在长期持续推覆作用下形成的一条脆、韧性逆冲构造、文章还讨论了断裂带形成的构造环境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98.
分布于攀西及邻近地区的煌斑岩主要为云辉正煌岩-黑云正煌岩、白榴橄榄云辉岩、透辉云煌岩,常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属于碱性系列、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幔源岩石的"W"型、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的"驼峰"型、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表明该区煌斑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Ta-Nb-Ti负异常分配模式说明源区煌斑岩具有的交代富集地幔可能和板块俯冲有关.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岛弧或陆缘火山弧区.  相似文献   
99.
采用地气测量方法,探测二郎山隧道隧址区内的隐伏断裂。通过处理和对比分析该地区内5条典型剖面的测量数据,有效判定断裂是否存在及其在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等部分几何特征,并分析了隐伏断层地气元素的异常特征。结果显示:二郎山隧道隧址区推测断层的测线上存在地气异常,且其显示出良好的异常与构造的对应性;与成岩关系较密切的La、Ce、Nd、Sm、Y、Cd、Cu、Zn、Sr、Pb等元素灵敏度高、峰值明显,均能较好地反应隐伏断裂的存在;地气异常的高低与断层切割深浅和断层活动性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0.
拉拉铜矿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在对四川省拉拉铜矿矿区水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水质监测资料,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除尾矿水、生活污水极严重污染(类)外,其它水属清洁(类)。同时筛选出主要污染因子为来自尾矿水中的Cu、Pb、Zn、Cd和来自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及总磷,进一步探讨了污染物的来源、毒性及迁移规律。提出对泄漏的尾矿水可通过吸附、沉淀,除去金属毒物,对生活污水可通过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除氮除磷,同时还应对矿山水环境加强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