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基于PDA的导线测量记簿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生产实际与测量规范要求,设计了基于PDA的导线测量记簿系统,对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并举例说明了系统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892.
邢台地区历史地震频发,西部山区经济条件差、地质灾害多。为了获得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情况,以抽样的形式到村到户进行实地调查,得到该地区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震害隐患等信息,并得出了房屋抗震性能与经济、人口、交通的关系,通过调查结果给出了房屋抗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93.
长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昼夜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昕  章新平  刘仲藜  王锐 《热带地理》2021,41(3):635-644
基于长沙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实测数据,对不同季节(暖半年、冷半年)、不同降水类型(对流降水、平流降水)、不同降水强度下昼、夜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揭示昼夜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季风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的认识.结果表明:降水中δ18O在暖半年时段夜间比白天偏正,而在冷半年时...  相似文献   
894.
针对宁波市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风险评价需求,结合2017—2020年的InSAR遥感监测数据与沉降点监测数据,对近年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地面高程、沉降易发程度、地面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城市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重等6个评价因子为主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体系。其中沉降易发程度为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活动影响后的综合性评价因子。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地面沉降无高易发区,中、低易发区主要与区内全新世软土层厚大、历史上大量开采地下水、局部高强度城市建设以及沿海围垦工程等因素有关。最后,划分了地面沉降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风险防控带,并提出了相应的地面沉降风险区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895.
通过向上延拓与重力场导数换算方法对EGM2008卫星布格重力数据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对张家口地区5条主要断裂的分布、构造单元变形特征、断层埋深等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断裂的部分属性与具体参数值。结果表明,使用卫星重力资料可对大范围区域内的断裂进行定性描述或粗略的定量分析,具有资料齐全、成本低等优势,对以后利用重力数据推断断层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6.
宿东向斜形似不对称哑铃,在区域地质图上显得格外醒目,其成因值得关注。文章通过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梳理和宿东向斜构造组合分析,探讨宿东向斜成因,并结合朱仙庄煤矿构造发育特征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宿东向斜可以划分为四类变形区,包括NE翼整体变形区、SW翼挤入变形区、SW翼挤出变形区和SW翼正常变形区;宿东向斜形成经历了两个关键变形期,即SW向挤压应力持续作用下先后发生的,以层间弯滑调节为特征的宿东向斜和“X”型共轭断裂形成期(挤压弯滑期)和因宿南箱状向斜东南弯折端顶托而沿“X”型共轭断裂平移为特征的挤入挤出期(顶托平移期);朱仙庄煤矿8#煤层煤镜质组反射率光率体记录了形成向斜各期应力的来源方向;8#煤层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层滑构造的规律分布是对宿东向斜“挤压弯滑—顶托平移”形成机制的良好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的断层走向断距计算方法,并据此定量表征朱仙庄煤矿南部断层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进一步验证宿东向斜顶托平移机制。  相似文献   
897.
为满足精密仪器振速控制要求,提出“群桩基础+隔振排桩”与空气弹簧的两级组合隔振措施。主要研究路面移动车辆荷载经过时,第一级隔振中排桩的隔振效果。实测土体小应变动力参数,通过编写车辆-路面耦合单元(VRI)子程序引入路面不平顺,并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道路-排桩-地基动力模型。将模拟振速经1/3倍频程滤波与实测进行对比,并对隔振排桩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级隔振体系可满足VC-E微振动控制要求;排桩的间距、桩长和排数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且竖向隔振效果较水平向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环境微振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