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Recognition of thin interbedded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shallow strata in the Songliao Basin is a great difficulty.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e present a technique for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in reservoirs using a broad frequency band and ultra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Based on forward modeling, we recognized that a thin bed seismic refl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hanging amplitude with changing frequency (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 AVF). We calculate the thickness of thin reservoirs from their AVF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in bed reservoir using broad frequency band and ultra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The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3D seismic area of Zhaoyua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ngliao Basin. The seismic resolution is increased by two or three times over that of conventional seismic and many thin reservoi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techniqu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to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location of exploration wells, the design of wells (especially horizontal wells), choice of production test layers, analyzing reservoir continuity in development well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82.
过年     
  相似文献   
83.
分析了规则格网数据分块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规则格网数据金字塔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论述了基于金字塔模型的规则格网数据可视化编辑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特别对格网数据编辑结果向金字塔模型中其他数据层的传播进行了全面研究,编程实践了单点和区域两种方式对基于金字塔模型的规则格网数据的可视化交互编辑。  相似文献   
84.
基于一个全球气-海-冰耦合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对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年际尺度的气-海-冰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所使用的全球气-海-冰耦合模式中,大气环流模式和陆面过程模式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海洋环流模式和海冰模式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一种逐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实现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条件下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在高纬地区的耦合。只对50 a模拟结果中的后30 a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首先对滤波后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平面气压、表面大气温度、海表面温度、海冰密集度及海表面感热通量的标准化距平做联合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取第一模进行重建,然后讨论了在一个循环周期(约4 a)中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海-冰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当北大西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格陵兰海出现南风异常,使表面大气温度升高,海洋失去感热通量减少,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海冰密集度减小;当北大西洋涛动处于负位相时,格陵兰海出现北风异常,使表面大气温度降低,海洋失去感热通量增多,海洋表面温度降低,海冰密集度增加。巴伦支海变化特点与格陵兰海相似,但在时间上并不完全一致。(2)多年平均而言,北冰洋内部靠近极点区域为冷中心。当北冰洋内部为低压异常时,因异常中心偏向太平洋一侧,使北冰洋内部靠近太平洋部分为暖平流异常,靠近大西洋一侧为冷平流异常。伴随着暖、冷平流异常,这两侧分别出现暖异常和冷异常,海表面给大气的感热通量分别偏少和偏多,上述海区海表面温度分别偏高和偏低,海冰密集度分别偏小和偏大。当北冰洋内部为高压异常时特点正好与上述相反。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在海洋、大气年际循环中,大尺度大气环流变率起主导作用,海洋表面温度和海冰密集度变化主要是对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5.
由长春科技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中国科学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韩第五次<东北亚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6.
安顺清 《气象》1981,7(4):40-40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繁荣的基础。由于长期自然历史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渐减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失调,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土地资源由于沙漠的侵吞,风、水的剥蚀,城市、交通的扩建,地下矿藏的开发等而日益减少。据联合国沙漠会议估计:世界上由于沙漠的侵吞每年约损失500—700万公顷的土地。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有“自然总调度”之称。十九世纪中叶全世界有55亿公顷森林,到目前只剩下28亿公顷,减少了一半。世界上每年毁  相似文献   
87.
目前,在世界许多地盾和古地台地区发现了大量铀矿床,它们赋存于结晶片岩、变质砾岩、片麻岩和不同成分的花岗岩类岩石当中。这些矿床的产状呈层状、柱状、细脉浸染状及脉状分布。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它们的时代系前寒武纪,从成矿条件来看它们与变质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矿床往往构成巨大的含矿区,蕴藏着可观的铀储量。有鉴于此,这些矿床经常引起许多地质和采矿人员的关注。诸如早为人们所熟知的加拿大布兰德河和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的层状含铀砾岩矿床、澳大利亚北部阿利盖特河结晶片岩中的层状和柱状矿床、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湖细脉浸染状钠-铀建造矿床以及瑞典北部阿尔汶朴罗·阿尔维约尔含矿省等,就是这类矿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88.
转盘钻进时,一般在钻头载荷1.8-2.7吨、转速每分钟50转时采取岩心。在致密的胶结岩层中钻进深孔时,这能保证获得良好的岩心采取率。但是,在表面疏松岩层中利用这些钻进规程参数经常得不到足够的岩心采取率,有时根本提不出岩心。  相似文献   
89.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在十二年內使我國科学达到世界先進水平,因此我們建議各野外隊、普查隊广泛成立科学研究小組,結合本礦区矿床地質構造特征和个人学習規划,訂立研究規划,進行科学研究。这样做有如下好处: 1.培养职工研究科学的兴趣; 2.提高职工理論和技術水平,而且收效很大;  相似文献   
90.
我們很了解,不同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極不均匀的,例如,铁和銅比金和铂較为常見,等等。研究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化学成分已有200多年了,但是,关于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的知識,在近年來仍有重大的意义。能够解决这一重要命題的是一門新的科学——地球化学,这门科学是20世紀初誕生的。地球化学不僅研究地球的固体外壳(所謂岩石圈),还研究液体外壳(水圈)和气体外壳(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