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德兴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38  
德兴斑岩铜矿区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铜厂、富家钨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铜厂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锆石1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165~177Ma.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71±3 Ma;(2)富家钨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锆石1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166-177Ma,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也为171±3 Ma。因此,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1±3 Ma)。该年龄与德兴斑岩铜矿区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173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暗示了成岩成矿的一致性。德兴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与华南地区许多A型花岗岩,双峰式或板内火成岩和矿床的形成时代也大致一致,同时也与赣-杭裂谷带的活动时间一致,表 明德兴斑岩铜矿和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一个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下。另外,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很少有老的继承锆石以及其高的εNd(t)(-1.14- 1.80)和极低的初始87St/86Sr比值(0.7044-0.7047),暗示古老的地壳物质对其贡献并不明显,地幔物质可能在德兴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结合其具有的埃达克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德兴花岗闪长斑岩很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物质的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42.
冀西北崇礼地区的桑干变质杂岩位于赤城-崇礼断裂以南,怀安杂岩东北侧,主要为一套遭受强烈变质,普遍达到角闪-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岩系。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2.54~2.50Ga;富钾的二长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为~2.44Ga;二者都在2.37~2.30Ga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质事件。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相对较低的εNd(t)值(-1.06),锆石εHf(t)值(平均值为-1.6)以及较老的Hf模式年龄表明其原岩的形成源区含有更古老地壳物质,反映了该区或周围地区可能存在3.0~2.9Ga的基底。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iO2、K、低Mg#等)以及相对较高的εNd(t)值(-0.39~+0.92)和锆石εHf(t)值(+0.11~+1.85)表明其源区含有大量的新生地壳物质,可能为早期TTG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2.44Ga左右富钾质的岩浆活动可能反映了中部构造带局部发生的碰撞后构造背景,而2.37~2.30Ga该地区可能包括整个中部构造带经历了一次变质热事件,与区域广泛的伸展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3.
包志伟  曾乔松  赵太平  原振雷 《岩石学报》2009,25(10):2523-2536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_(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秦岭钼成矿带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TheTonglingarea,whichiscalledtheChineseCopperCapital,isoneofthemostimportantnon-ferrousmetalproducersinChina(e.g.Cu,AuandAg,especiallyCu).ManyresearchershavenotedthatthemetaldepositsarecloselyrelatedtotheMesozoicintrusiverocksinthisarea.Therefore,theTongl…  相似文献   
45.
成矿金属元素的气相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尽管早在360余年前就有人提出了金属元素气相运移的概念,但在近代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却一直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现代陆上和海底火山喷气中金属元素的分析表明很多金属元素在火山气中的含量相当高,具有直接形成金属矿床的潜力。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同步加速器-XRF、PIXE、LAM-ICP-MS等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直接测定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组成,取得了富气相的流体包体中Au、Cu、Mo等元素的含量显著的高于液相包体的重要发现。熔融包体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岩浆沸腾作用在热液矿床的成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岩浆的结晶过程中可能有高达65%的挥发份逸出,而Cu、Au等金属元素强烈的选择性进入气相而非熔体相,说明岩浆演化早期的去气过程对斑岩等热液矿床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的控制。气相对金属元素溶解度的实验研究亦表明,气相对金属的溶解和迁移能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所以,气相运移可能在一些热液矿床(特别是在蒸气相占重要地位的高温热液矿床)的成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大别山燕山期亏损重稀土元素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本文通过岩石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大别山(主要是张家咀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类进行了分类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燕山期存在两类花岗岩,一类为重稀土元素(HREE)和Y强烈亏损(Sr/Y≥40.0,La/Yb≥40.0,Yb≤1.90μg/g,Y≤18.0μg/g,Sr≥400μg/g,Rb/Sr≤0.20,Rb/Ba≤0.08)的花岗岩,另一类为重稀土元素(HREE)和Y亏损不明显(Sr/Y<40.0,La/Yb<40.0,Rb/Sr>0.20,Rb/Ba>0.08)花岗岩(包括A型和一些I型花岗岩).重稀土元素(HREE)和Y强烈亏损的花岗岩存在两个亚类,一类富钠,与埃达克质岩石类似;另一类主要富钾,与富钾的高Ba-Sr的花岗岩类似.(2)大别山燕山期HREE和Y强烈亏损的花岗岩由增厚(>40km)的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其热源可能是同期底侵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可能诱导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埃达克质(adakite-like)岩与成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扬子地块东部与Cu-Au等金属成矿有关的燕山期侵入体岩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ⅰ)扬子地块东部许多与金属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埃达克质岩,它们可能主要由玄武质下地壳物质在增厚的条件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为这些岩石的形成提供了热量:(ⅱ)高压(1.2~4.0 GPa)、高温(850~1150℃)的下地壳环境不仅有利于流体的产生,而且也有利于埃达克质岩浆的产生.形成于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埃达克质岩浆不仅能够携带大量流体和Cu-Au等成矿金属物质,而且易于将这些物质带到地壳浅处,有利于Cu-Au等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华南花岗岩风化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淋滤作用下发生富集和分异,形成REE的天然离子色谱层。REE在风化壳中富集分异受风化壳发育程度、花岗岩原岩中REE含量及其分布和分配的影响。酸性淋滤作用是风化壳剖面上REE富集分异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9.
东坪式金矿的金银碲化物及其载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反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波谱分析技术,对东坪式金矿矿石中的Au、Ag碲化物的共生组合、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普查,发现除自然金外,还有碲金矿、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等碲化合物,它们主要与自然金、黄铜矿连生,并包裹于石英型金矿石中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表面、孔洞或裂隙。这些碲化物形成于硫化物-石英阶段(220-390℃),为该阶段金矿化的主要特征,对形成石英脉型矿体的原生富金矿石及其Au-Te元素组合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0.
豫西老庙沟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EW向马超营断裂带南侧,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脉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杜关组白云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为了获得该钼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对7件辉钼矿样品和1件花岗斑岩样品分别开展了Re-Os同位素测年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获得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51.6±5.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1.9±0.9 Ma,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1±0.6 Ma,成岩成矿年龄一致。结合野外辉钼矿矿体与岩脉的产状关系,确定该岩脉为钼矿的成矿地质体。为了深入探讨成矿岩脉的岩石成因,对5件岩石样品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有高Si、K的特征,为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相对亏损P、Nb、Ta、Ti,指示其母岩浆经历了磷灰石和富Fe-Ti矿物相的分离结晶;其I_(Sr)=0.7067~0.7099,ε_(Nd)(t)=-20.6~-17.6,ε_(Hf)(t)主要集中于-26.9~-22.6,t_(DM2)(Nd)和锆石t_(DM2)(Hf)分别为2.37~2.61 Ga和2.62~2.88 Ga,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岩群结晶基底年龄一致。综合老庙沟花岗斑岩脉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老庙沟花岗斑岩脉及钼主要源于太华岩群的部分熔融,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