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矿田是上白垩统原生红杂色陆源碎屑建造中多重流体耦合叠加作用的产物。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最新勘探结果,文章重新系统地总结了该矿田的铀源、构造、沉积建造、水文地质、古气候、后生氧化及深部流体改造等关键铀成矿条件和特征,探讨了板状铀矿体的成因。区内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为半干旱-干旱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红杂色建造,内外部的铀源和还原剂均丰富,灰色层控制显著,深部热液和油气流体叠加改造作用明显,地下水具有多向补给,并沿构造剥蚀天窗或断裂统一方向排泄;含矿层中氧化带与矿体总体存在断陷中央“脱节”式和断陷边缘“两红夹一灰”式两种空间展布特征。基于断坳转换型叠合盆地“牛角式”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初步构建了上白垩统超覆式坳陷层的“基底角度不整合界面、辫状河道灰色砂体、后生氧化带、深部流体及天窗或断裂泄水构造”五位一体的板状铀矿体成矿模式:(1)下白垩统生油含煤断陷沉积建造形成期;(2)泉头期-嫩江期超覆式沉积建造形成和成岩期;(3)嫩江期末-古近纪多重流体耦合叠加层间氧化主成矿期;(4)新近纪表生流体潜水渗入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62.
63.
由于外界的种种原因,测量误差始终存在。总体最小二乘考虑了系数矩阵误差以及观测向量误差,却未考虑观测向量可能存在粗差。因此,利用稳健估计方法,采用IGGⅡ权函数,提出了基于IGGⅡ的稳健总体最小二乘迭代方法。通过实例对比LS,TLS,以及稳健总体最小二乘的结果,发现稳健总体最小二乘的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64.
农村社会发展状况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息息相关,提高农村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农村社会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省各地级市州农村为研究对象,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维度建立社会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函数法测算敏感性、恢复力和脆弱性指数,分析2018年湖南省农村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结果表明,湖南省农村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低西高”的分布格局;多数地区的农村社会脆弱性处于低位水平,地区分异显著,具有两极分化分布特点,张家界地区最高,长沙和衡阳地区最低。在中低社会脆弱性的农村,恢复力指数对社会脆弱性贡献最大,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在高社会脆弱性的农村,敏感性指数对社会脆弱性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65.
湖南省土地管理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日趋科学完善的发展过程,目前,全省土地使用制度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变,但依然存在着土地资产国有意识不浓、观念转变不彻底、有偿使用率偏低、竞争机制不完善、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为此,应采取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合理配置土地、加大土地有偿使用力度、建立灵活多样的耕地保障体系等举措,为工业化提供经济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6.
本文提出一种近实时获取高精度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全球GPS参考站网络的非差观测值数据和IGU预报产品(卫星轨道和ERP),使用GPS非差技术和卡尔曼滤波近实时估计各参考站的高精度ZTD。将该方法应用于香港GPS参考站网得到的ZTD与基于事后技术计算的ZTD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的平均偏差均优于5mm,RMS均优于6mm。  相似文献   
6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09年秋季东亚中、低纬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西南干旱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秋季不同ENSO状态下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差异,并与2009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和南海之间环流形势在2009年秋季发生不对称变化,造成两地上空气压梯度减小,孟湾和南海上空分别出现一个反气旋式和气旋式距平环流中心,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处于两距平环流中心之间偏北距平风控制之下,使得进入我国的西南气流异常减弱。水汽输送随之出现变化,南海南部季风低压水汽环流圈异常偏强,孟湾和南海水汽主体经中南半岛重回南海而未进入我国,最终造成我国西南降水异常偏少,出现干旱。这段时间内,西南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加剧了干旱程度。在El Ni o年,我国西南及江南地区秋季水汽通量比La Ni a年明显增大,西北及华北则减少。2009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南海一带水汽输送特征与普通El Ni o年特征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状态,经对2009年秋季东亚El Ni o影响特征作简单模拟还原和分析,认为上述差异可能与El Ni o反气旋环流影响位置偏北有关。  相似文献   
68.
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中,高程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形图产品的质量,文章针对利用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工作中,高程数据容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出对高程数据出错的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滇中雨季早晚对前期热带环流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云南省中部玉溪站1971—2007年逐年雨季开始期资料和同期1—5月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压场、高度场及风场资料,用相关分析、诊断分析和EOF等方法研究了滇中雨季开始期对冬、春季热带环流异常变化的响应关系,并利用太平洋东部副热带高压及大西洋亚速尔高压的平均气压与印尼和孟加拉湾地区的平均气压之差,定义了滇中雨季预测指数(MYRSPI)。结果表明:滇中雨季开始期对前期热带环流的异常变化会产生较强响应,当冬、春季热带高度场异常升高(降低)和MYRSPI为负(正)距平时,初夏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弱)、偏西(偏东),滇中雨季偏晚(偏早)。统计表明,MYRSPI对滇中雨季早晚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在实际业务中运用。  相似文献   
70.
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气象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窗口,其服务的方法、途径也必须网络化。因此,建立网络化的气象服务平台势在必行。黔东南州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平台的开发、使用,不但规范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丰富了服务产品,为用户及时、准确、便捷地获取各种气象服务产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