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昆仑大干沟一带铜金锑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昆仑地区处于中朝、塔里木-柴达木、扬子和印度板块的拼合部位,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裂解和拼合。该区以Au、Co、Cu、Pb、Zn、Hg、Sb、As元素组合为特征,其中多处已证实为矿致异常,共发现矿床、矿点等198处,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在大干沟一带已发现铜多金属矿化带一条、金锑含矿构造蚀变带一条。矿化特征基本一致,均赋存于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及两侧的灰白-烟灰色方解石石英脉内,且具有南侧金锑矿化、北侧铜多金属矿化的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42.
地下水渗流对冻土区模型桩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冻土区地下水的渗流效应对桩基的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考虑到桩身轴力、桩侧冻结应力和桩周土温度对桩基承载力均有影响,依据室内模拟试验,分别模拟了无地下水、桩顶水有温度效应、桩底水有温度效应、桩顶水有温度及渗流效应、桩底水有温度及渗流效应5种不同工况下地下水对冻土桩基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桩顶水还是桩底水,在接近地下水处,同时有温度效应及渗流效应的轴力值变化比仅有温度效应时的小,当地下水为桩底水时加载后的桩轴力小于地下水为桩顶水时的轴力值;桩底水引起的桩侧冻结应力变化幅度比桩顶水大,地下水的温度效应使得部分冻土温度升高而融化,而地下水的渗流效应进一步增大了冻土融化范围,使得桩基力学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43.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2>M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1实验群体的为L1 (体长)、L4 (头宽)、L11 (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1、M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1、M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  相似文献   
44.
45.
采用复变函数、Green函数方法研究了SH波作用下,地下圆形衬砌与多个裂纹复合缺陷的地震动问题。求解关键是构造适合所需的Green函数,即含圆形衬砌的弹性半空间内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出平面线源荷载的位移函数的基本解。再结合裂纹"切割"方法在任意位置上构造多个任意长度的裂纹,求得圆形衬砌和多个裂纹同时存在情况下的位移场与应力场。最后通过算例,进一步探讨不同参数对水平地表地震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6.
47.
油页岩原位开采、矿山竖井施工、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常采用地下冷冻墙进行止水和护壁。在地下冷冻墙制冷系统中,制冷液温度影响冻结交圈时间,进而影响地下冷冻墙的制冷效率,更影响工程的施工成本及运行费用。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制冷过程中地下温度场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制冷液温度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对制冷液温度进行优化,得到在制冷机组制冷或风冷制冷方式下,制冷液温度应在-10~-15 ℃较为合适的结论,为提高地下冷冻墙制冷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
不少名学,如牛顿,布拉得雷,拉普拉斯和贝塞耳等都对大气折射进行过研究,然而其精确计算至今仍是一个尚未解决问题,本在设立一个新的变量的基础上,导出了高精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9.
正2014年11月21-24日,第七届华南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  相似文献   
50.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研究了鲁西豫东(东濮)地区奥陶系顶部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结果表明,奥陶系顶部储集层主要岩性为颗粒石灰岩、云质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粉细晶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和藻粘结白云岩等,裂缝和溶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白云岩类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5%,平均渗透率为7.43×10-3μm2;石灰岩类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2.72×10-3μm2。储集层经历了沉积—准同生期成孔(寒武纪—中奥陶世)→风化淋滤(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矿物充填(晚石炭世—白垩纪末期)→溶蚀改造(古近纪)4个演化阶段。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控制了研究区优质储集层的形成。颗粒滩及潮坪相带、断裂发育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表生岩溶、埋藏岩溶作用6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最优;颗粒滩及潮坪相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4项叠合区,以及断裂发育带、表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3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次之;颗粒滩及潮坪相带、断裂发育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5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