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分迁移和冻胀试验装备,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冷端温度、干密度对砂土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三因素作用下砂土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冻结锋面位置。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和冷端温度对砂土的水分迁移和冻胀效果影响明显;初始含水率从0%增加至10%,试样含水率峰值增大了5.00倍,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不断增大,冻结锋面位置上移至2.5 cm高度处。冷端温度从?5 ℃降低至?15 ℃,试样含水率峰值增大了4.38倍,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不断增大,冻结锋面位置上移至2.6 cm高度处。干密度对试样水分迁移和冻胀特性影响相对不明显,整体呈现出在较小干密度下,试样含水率、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增幅稍大的趋势,冻结锋面集中在2.2~2.5 cm高度处。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预测公式,为认识水汽补给下砂土水分迁移规律及合理预防冻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土墙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 如何评估既有挡土墙的安全状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准确评估挡土墙安全状况, 指导工程实践, 建立了一种新的铁路既有线挡土墙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体系包括表观状况, 材质状况, 受力状况三大一级指标, 和包含墙身, 墙顶, 裂缝, 砂浆等10项在内的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的优点是结合定性与定量, 层次分明; 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估方法的主观性等不足, 提出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安全评估方法, 达到评估结果量化的目的; 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既有线挡土墙安全现状评估体系研究,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给挡土墙较为客观的总体评估。  相似文献   
103.
雷华阳  李宾  仇王维  卢海滨  任倩 《岩土力学》2015,36(Z1):120-124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压缩试验,获得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吹填土层和天然沉积土层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为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吹填土和天然沉积土的应变速率与时间双对数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处理后吹填土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天然沉积土含水率和压缩性高;随荷载P增大,吹填土的次固结系数Ca?变化不大,天然沉积土的次固结系数Ca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次固结系数Ca与压缩指数Cc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随时间的增加均呈对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4.
结构性海积软土的弹塑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雷华阳 《岩土力学》2002,23(6):721-724
通过对天津市欠固结海积软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了土的结构性和弹塑性变形本构关系两个方面的问题。首次引入结构强度系数,建立了微结构定量参数与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为海积软土的结构性模型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郑刚  颜志雄  雷华阳  王沛 《岩土力学》2008,29(5):1237-1242
通过对天津市区地层中第一海相层底部的粉质黏土原状饱和试样进行的一系列K0固结不排水三轴卸荷试验,研究土体卸荷路径下的变形特性。试验表明,该种土在卸荷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可用双曲线形式模拟,而且存在比较明显的归一化性状,其初始切线卸荷模量与固结围压成正比。研究成果对天津市区基坑开挖及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软土隧道施工研究及其他相关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不同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选取德国某露天矿为实验区,以高精度DEM数据TanDEM-X为参照,对比了SRTM、AW3D30、ASTER GDEM与TanDEM-X数据的高程精度,分析了DEM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1)露天矿区的开采和复垦活动明显地体现在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高程变化...  相似文献   
107.
海洋暖池的发展、变化及其效应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文章对北部湾暖池主要水域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测试鉴定其粒度、化学元素、微体古生物化石,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物源来自陆区上陆壳风化,在水动力作用下粒度组成分异明显,平均粒径为1.1Φ~6.9Φ(Φ=-log2d,d为直径,单位:mm)。常量元素以SiO_2占优,其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达到66.61%,其次为Al_2O_3;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为9.05~297.00μg×g-1,稀土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34~69.43μg×g~(-1),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为47.3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为7.46~10.07。古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0~2.52。在海湾尺度下化学要素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在研究区西部,大部分化学元素质量分数高,沉积物颗粒最细,稀土元素分馏显著,CIA较高,物质来源多样,古生产力较高;而东部则几乎表现相反,以砂质沉积物为主,除了CaO、MnO、Sr较高之外,大部分元素质量分数低且稀土元素分馏弱,CIA低下,古生产力偏低,显示出物源有限和海洋自生碳酸盐沉积的可能性。浮游类有孔虫以表层暖水种占优,硅藻为热带和亚热带种,属种内在结构显示出暖水、高盐等特征。该暖池兼具一定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对生物活动、生物多样性乃至碳酸盐沉积等具有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应力水平下结构性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滨海地区典型结构性软黏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不同固结应力下的循环三轴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性软黏土的静力变形特性以先期固结应力和结构屈服应力为分界点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固结应力下的动应变-振次关系曲线上存在着一个临界动应力比,且该值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降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以结构屈服应力为转折点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当振动频率为2Hz时固结应力的改变对轴向动应变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2009年4~5月,对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水体中营养盐和表层沉积物中碳、氮和磷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滨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研究区水体中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化学需氧量(CODMn)平均含量分别为(211.84±37.44) μg/L、(11.01±12.11) μg/L和(0.92±0.32) mg/L;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3±355) μg/g、(232.28±157.34) μg/g和(0.45±0.46)%.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中的DIN含量和PO43-—P含量在茅尾海和廉州湾东部西场海区都很高,且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大规模的海水养殖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水体中CODMn含量空间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研究区铁山港顶部、南流江口、大风江口、钦江和茅岭江口较细的表层沉积物中的TN、TP和TOC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TOC/TN值分布表明,钦江口、钦州港区、防城港、企沙港区和珍珠湾东北部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受到了强烈的陆源影响.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除了钦州湾顶部的龙门港区、大风江口中部和铁山港顶部西北角一小部分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的TOC、TN和TP含量分别略高于1%、550μg/g和600μg/g,已被明显污染,而处于最低级别或严重危害级别,会对部分底栖生物产生影响外,其他绝大部分区域都属安全级别,为清洁或部分已被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10.
强人类活动(如航道疏浚)和自然气候变化(如海平面上升)对近岸河口环境不同影响的辨识是目前河口海岸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地形概化和动力简化条件下, 解析模型能够快速辨识强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变化对河口环境的影响, 它是探讨河口动力过程对外界干扰的响应机制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前人对葡萄牙Guadiana河口不同分潮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研究, 采用一维水动力解析模型探讨河口不同分潮潮波传播过程对水深变化(模拟航道疏浚和河道淤积过程)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平均水深$\overline{h}$的变化影响无量纲河口地形参数γ和摩擦参数χ, 进一步影响河口动力参数包括潮波振幅参数ζ、流速振幅参数μ、波速参数λ、潮波振幅增大/衰减率参数δ以及流速与水位之间的相位差?等; 平均水深变化对河口中下游段(x=0~60km)的潮汐动力影响较大, 而对河口上游段(x=60~78km)影响较弱; 主要半日分潮(M2、S2、N2)对水深变化的响应略大于全日分潮(K1、O1); 航道疏浚幅度小于2m时, 对河口潮汐动力格局影响不大, 而当疏浚幅度大于2m时, 将对河口潮汐动力格局及水环境(如盐水入侵等)产生较大影响; 河道淤积将导致潮汐动力减弱, 流速振幅、潮波振幅及传播速度减小, 流速和水位之间的相位差也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